2月初至今,为了落实“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常州市滨江中学(省常中滨江分校)各教研组根据沈亚东校长的指示精神,在教导处的周密组织下,团结协作,各展所长,为滨中学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线上教学。
政治组:研究学情,训练多样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要点,老师们在备课上下足功夫,钻研教材,设计题目,精选视频,争取把最适合本校学情的课堂呈现在网络上。大家通过QQ群交流所思所想,集采众长,发挥团队的力量。封玲老师承担新北区七年级一节课的录课任务,杜美菊老师承担了一节课的习题设计任务。
由于同时上课的班级较多,线上教学主要通过布置预习任务、在线点名、观看视频、实时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进行。老师们通过qq群、问卷星等方式完成作业的批改、反馈,个别辅导与集中答疑相结合。大家也注意作业形式多样化,既有跟疫情相关的小报,也有知识框架的建构,还有选择题的限时训练、材料题的复习等。
历史组:乐当主播,促成比拼
面对前所未有的线上教学,历史组认真学习新北区和教导处组织的线上教学专题培训,加强组内交流、研讨,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特别是以备课组为单位,资源共享,技术互助,成果出来后及时互相提醒、改进。
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老师们不但一个个当起了“主播”,还摸索出直播的连麦功能,大大提高了网上学习的有效性。对于纸质作业,老师们不仅会及时查阅当天作业,而且对每份作业进行个性化的批改,将优秀作业推荐至本班或其他班QQ群,让全班的学生学习,也让班级之间有良性的比拼。年轻老师还通过问卷星这一平台,把后台统计出来的概况直接反馈给每位同学,并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班级里学习历史的基本情况。在和学生的互动中,不少教师感受到:我们不仅促进了感情的交流,还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语文组:线上齐钻研,蓄势待花开
在线上教学的内容选择上,语文组认真参加了区里的培训,聆听了区教研员和其他各个学校老师的意见,然后充分考虑我校学情,制定了细致的教学计划,备课组基本统一内容和上课的进度。在教学过程中,备课组也是随时在交流群分享自己的感受。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大家一同探讨解决方案,保证了线上教学工作高效而有序地开展,如采用新闻写作、提交录音、连麦交流、在线讨论等方式进行学生反馈。
语文组不仅通过QQ群的“作业”功能完进行作业批改,而且录制了习题讲解小视频,让学生对照视频进行订正。有些老师更是积极创新,如鼓励学生将自己录制的朗诵视频发送到朋友圈集赞等,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不积极的学生,老师也是及时联系家长,增强家校教育合力,督促学生有要求、有进步,蓄势待花开。
数学组:悉心讲解,有效互动
为了让学生学习防疫两不误,数学组线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精心备课,线上悉心讲解、有效互动,以实际行动为阻击疫情作贡献。
在备课环节,数学组先大组内交流如何有效进行线上教学,然后各备课组认真写教案、做课件,力争把线上教学做到最好。在线授课时,数学组主要是以qq视频中屏幕分享的形式进行,过程中也会有提问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打开麦克风或者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的形式进行回答。作业以书上的课后练习为主,重视基础。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教师会进行个别批复,也会选择有代表性的错题进行集中讲解,从线上授课到作业布置,再到督促作业完成、批改,最后跟踪学生订正作业,全面到位。借助“名师空中课堂”和网上教学平台,老师们教得认真,同学们学得投入,让这段特殊的时光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英语组:以“e”抗疫,教学不打烊
为了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英语组进行了e教研:召开了教研组视频会议,对每个年级的英语线上教学进行了研讨和任务部署;各备课组再根据自己的学情进行下一步的讨论,让教研活动更加清晰和高效。
在线教学依托e平台,主要从三方面开展:依托讯飞E听说等平台开展人机对话训练;依托名师空中课堂等平台开展课堂教学;依托QQ群作业等平台批改反馈作业,逐步形成一课时一小结,一单元一大结的规律,让学生养成复习总结意识,培养一定的学习节奏,以期达到与学校上课的同等效果。
为了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疫情期间吴春霞和宋迪老师积极搜集各渠道资料,带领七八年级备课组,为学生建设了网上阅读和英文原版电影欣赏资料库,即e拓展。其中包括《环球阅读》、《21世纪英文报》等免费阅读资料,《阿甘正传》、《疯狂动物城》等电影视频,还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和观影,围绕主题制作英文手抄报、撰写读后感和观影感、绘制思维导图等,在开学后还要开展评比活动,让他们体验英语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更爱这门学科,真正实现以“e”抗疫,教学不打烊!
物理组:群策群力,精准教学
面对新情况,物理组一开始就进行了多次研讨,尤其是资源的选择、练习的设计,形成了共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家分工协作又团结一心地准备每天的课堂套餐:王赟老师用拍讲解视屏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了录屏软件、蜜蜂剪辑软件、在线直播软件的使用技巧,还经常通过直播授课,增加了跟学生的互动,让上课变得更有趣。年轻骨干蒋佳鹏老师既做编剧,又做导演,还是主播,从第六章《质量密度》开始像电视连续剧一样录制了一系列的教学微视频。最年长的龚云良老师通过主动钻研,迅速掌握了录屏软件的使用技巧,用微视频精心讲解每天的作业。钱相如老师在QQ中的讲解图文并茂,细致到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线上导学期间,物理组还通过问卷星软件实施当堂检测、课后作业、单元小结。这样能够通过后台下载到每个学生的答题数据,能有效提高作业讲评的效率,能及时发现疏漏或疑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化学组:用爱和专业点亮线上导学
为了让中考在即的学子们感受到教师的用心,化学组每周都有固定的线上教研活动时间,及时交流本周线上教学的得失,讨论下周的课时安排及每节课的重难点,学案、课件、作业等都根据学生学情进行了重新编写,重新录制微视频。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周玲玲和徐文佳两位老师还回学校实验室动手实验,拍摄了视频。
通过讨论,化学组将每堂课分为三个环节:第一,处理上节课课后作业。教师把答案截屏在班级QQ群里分享,将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事先录好讲评的微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完成情况有选择的观看。第二是新授课。教师根据内容难易及学生学情,采取腾讯课堂直播或发送录制好的微视频展开。第三是当堂检测,一般会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10个选择题,把问卷星链接发给学生,学生直接在上面完成,教师后台马上能看到数据,教师下课后立即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录制讲解视频,中午就发给学生。
针对作业中错误率高的题,化学组会制作讲解的PPT并录制微视频,进行精讲。同时,化学组会借助在线答疑,与学生们个别交流,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必要时和家长联系,使学生和家长感受到老师教育的温度。
综合组:认真钻研,及时展示
线上教学是对学生自律能力的考验,也是对老师的考验。生物、地理老师们在家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环节,争取把最好的资源呈现给学生,不因教学方式的改变而降低质量。老师们创建了专门的教研群,分工明确地搜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探讨和分享得失。三位信息老师也经常用视频会议交流自己的备课情况,大家相互学习,不断进步。
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老师们组建了专门的上课群,利用qq群的打卡功能,及时提醒没有打卡的同学。为了检查学生的听课效果,组内老师分工精心挑选题目,利用“问卷星”发布课堂检测习题,让学生完成之后及时查看解析,及时解决重难点。在QQ群上发布课堂作业,如自行设计单元思维导图,或者拍照上传学生听课笔记,及时表扬和展示。
正式开学后,各教研组将在教导处的指导下,认真做好线上教学的综合检测、反馈,全面把握学情,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后续教学任务,努力将疫情的副作用降到最低,让每一个滨中学子更快、更积极地适应在校学习生活!
(供图:吴春霞,撰文:何宇鹏,审核:余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