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中学>>文章内容
新秀登台彰教能 千锤百炼铸师魂——“成长合伙人 教学新势力”师徒结对之金牌师徒课堂展示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赵安

金秋送爽,桃李芬芳。为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教学交流平台,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1029-31日成功开展“成长合伙人 教学新势力”师徒结对之金牌师徒课堂展示活动。来自不同学科的3位新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设计,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展示课,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风采与活力。校领导、同学科教师及全体新入职教师共同参与观摩,共探教学新思路。

数学 郭密老师

郭老师的课堂围绕“创设情境——感受优越——构建概念——应用提升”的主线展开,主要优点有三:第一,情境创设真实,她通过制造“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他们带着“求解”的渴望进入新课;第二,训练学生思维,她紧紧地抓住了“寻找等量关系”这一要点,将教学重点从解方程技巧前移到建立模型本身,符合概念的生成逻辑;第三,注重方法指引,她非常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完成了从“算”到“式”的思维飞跃。



感悟:想起“师徒结对”这四个字,我心中充盈着最多的,是满满的感激与幸运。师父的指导,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手把手”的传承。从如何精练课堂语言,到如何与一位心事重重的学生进行一次有效的谈心;从板书设计的艺术,到作业批改中那些鼓励性评语的温度……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汇聚成了我站稳讲台最坚实的力量。在师父的引领下,我开始学着用专业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不再仅仅追求把一堂课“讲完”,而是更关注学生是否“学会”和“会学”。这份从“经师”到“人师”的觉悟,是师父赠予我最宝贵的财富。“师徒结对”结下的不仅是一份情谊,更是一种责任的传递。我将永远铭记这份知遇之恩、教导之情。

道法 廖常娟老师

廖老师的课堂匠心独运,将AI教学元素与情景化教学深度交融。课堂之上,科技感爆棚的情境设计如磁石般吸引着学生的目光,瞬间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原本可能枯燥的课堂变得鲜活灵动、高效有序。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廖老师精心创设的交际情境紧密贴合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这种设计宛如为学生搭建了一座通往知识与实践的桥梁,让他们在熟悉又亲切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投入体验,在亲身体验里积极思考、不断成长,真正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无缝对接。



感悟:回首此次赛课历程,心中充盈着满满的感激与收获。能够获得“金牌师徒”的荣誉,我首先要由衷地感谢我的师傅——邹冰倩老师。从课题选择到环节打磨,正是她一路以来的耐心指导和细心跟进,为我指明了方向,给了我坚实的依靠。同样,我也要深深感谢李依阳老师,她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一次次宝贵的意见和充满智慧的启发,为我拨开迷雾,让教学设计得以不断完善。这份荣誉,同样属于我们团结奋进的政治教研组,感谢组内每一位老师的建议与鼓励,是你们的集体智慧赋予了我前行的力量。

这次赛课,于我而言更是一次珍贵的成长洗礼。作为一名新教师,它不仅让我更快地适应了角色,融入了工作节奏,更让我的教学理念与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备课、磨课的过程中,我得以静心钻研,突破自我;在比赛的舞台上,我更有幸观摩学习了众多优秀同事的精彩展现,他们的专业风采与创新精神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感恩学校搭建了这样一个高水平、富有意义的平台。这份经历,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鞭策。我将怀着这份感恩之心,将所学所获转化为日常教学的点滴,在教育的道路上继续踏实前行。

体育 何奕帆老师

何老师的排球正面上手发球课从音乐声开始,至哨声结束,有以下三个优点:

课堂目标达成率高,约80%学生能完成抛球与击球的同步配合,60%学生可击中球的后中下部并使球过网;而在体能提升方面,通过分组轮发、发球积分赛等精彩环节的巧妙设置,学生们在多数时间段内的心率都维持在较高水平,充分满足了新课标对于体能锻炼的要求。

教学流程科学合理,何老师采用了示范分解练习(抛球定位徒手挥臂轻物击球)完整练习纠错提升这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流程,高度契合技能学习由简入繁的客观规律。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流畅,有效避免了知识的断层。

符合新课标双要求,何老师通过让学生自主问答的方式巧妙引出体能课课练的内容,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技能掌握与体能发展的双重目标。

 


作为徒弟,与师父共同设计并在全校面前呈现这堂排球发球课,不仅是一次教学能力的试炼,更让我真切触摸到师徒结对最珍贵的内核——那是经验的倾囊相授,更是成长的并肩托举。当我站在全校老师面前,看到学生们在趣味练习中笑着掌握发球技巧,听到课后同事们的肯定时,最先想起的是师父陪我一同探讨教案的场景,是他试教时蹲下身帮我调整示范姿势的身影。这堂排球发球课的成功,从来不是我一个人的高光,而是师父用多年经验为我铺就的成长台阶。

如今再理解师徒结对,我明白它不只是师父教、徒弟学的单向传递,更是师父用自己的过来人经验,帮我避开教学路上的坑,让我在试错中少走弯路,在实践中更快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节奏。这份带着温度的帮扶,远比一次展示课的成功更让我受益终身。

 

此次金牌师徒课堂展示活动不仅为新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锤炼技能的舞台,更通过集体研讨与专家点评,为教学创新注入了新动能。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教师培养工程,助力新秀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凝聚新生力量。

(撰稿:赵安 摄影:邹青、赵安、王琪、陈诺 审核:顾菁、李博)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