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有的生活节奏。随着疫情防控趋势渐趋明朗,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指日可待,等重回学校回复正常的教学生活时,相信我们不会只是简单“恢复”以往的教育,而会积极进行新的深刻“变革”。2020年4月7日下午两点,一场以“未来学校生活的打开”为主题学习交流讨论会在西夏墅小学三楼会议室热烈展开,校级领导和中层参加了活动。
云端学习场:重塑自我
4月2日,新教育研究院、江苏省中小学庄惠芬名校长工作室联合在沪江Cctalk举办主题为《非常派:未来学校生活的打开》的学术论坛。一整天,学校的校级领导、中层参加了云端学习,跟随专家的视角,看到了“疫情后学校‘互联网+’,如何进入新常态?”“疫情后校长或教师的阅读生活将如何打开?”“后疫情时代:如何点亮教育之灯?”……在“学校攻略”版块中、各个学校的校长们从教学生活、学习生活、研修生活、公共生活、管理生活五个方面,提供了学校疫后操作的范本,大家边听边学,思考着今后学校工作的打开。
文化解读场:思维进阶
4月7日下午的学习交流会,王芳校长、邹丽琴主任、王瑛主任向全体行政梳理和解读了学校核心文化、学校课程文化、四季德育课程。王校长结合梳理内容,从学校愿景、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文化主张等方面进行交流,她强调要将学校核心文化落实于行动,植根在心中;邹主任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将学校课程划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将学校现有课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王主任详细的将学生培养目标进行低中高的分解,确立了学生的行为方式;整合各项活动,建构四季德育课程。
现场交流场:团队赋能
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我们学校的样态如何革新?我们的教学生活、学习生活如何转型? 我们的研修生活如何生长? 我们的管理生活如何变奏? 我们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开启键。结合着学习反思,大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碰撞。
邹丽琴主任交流了“疫后”教学的话题,她和大家分享两点:一是把握疫后师生快速进入教学状态;二是做好线上与线下衔接的教学规划,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为疫后的教师教学提供了方法。
言红芬副主任以关键词“变革”展开学习心得的交流,她认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教研方式、备课方式、教学方式这些都将在开学后进行改变。变革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需要真实地发生,简单说,就是做起来。
张丽娟副校长倡议大家“读好疫情这本厚重的书”,从“反转”中寻找“新新事物”:成为跟进时代的线上主播、成为网络淘金的人、成为开启学生生命之窗的人。在“赋能”中重塑“教师团队”,点亮阅读的暖光灯,打开前进的探照灯,放大共享的投射灯。把疫情当做资源,当做契机,为未来赋能。
方婷副主任通过学习,建议大家做好两个角色“成为一个阅读人,做好一个规划者。”用倒逼的方式成为一个自主阅读的人,用“加减乘除”的思维方式做好管理工作、教学工作的规划。
王瑛主任以“那片草地、那群羊”为题进行了学习分享,她认为我们要打开自己,迎接挑战,让那片称为“学校”的草地更丰美、让那群面向未来的“羊儿”幸福成长!
……
最后,王芳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王校长肯定了大家认真学习、认真反思的态度,表扬了大家反思的深刻性。她指出,这次疫情,突如其然地关闭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又仓促地打开了未来教育的那扇窗,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个时代,重新思考教育的问题,重新启动学校打开的样态。那如何打开?如何重启?王校长给出了建议:教师应该是一个复合型的师者定位;学生应该是一种自我领导力的发展样态;研修应该是一种多维立体的共创方式;管理是一种做减法的变革趋势。在学习中赋能,在过程中提升价值。
半天的学习交流活动还远远不够。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似乎又充满着确定性。如何在现在与未来之间架设桥梁?如何助学生和老师更好从现在走向未来?西小的老师们还需借助疫情这本厚重的书,积极思考,努力探寻……
【撰写:方婷 摄影:方婷 审核: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