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循“健康、有序、扎实、稳进”的原则下,西夏墅小学全体教职工尽职尽责,将安全防护和教学工作两手抓。开学已近一月,在这芳菲盛、夏木繁的五月,全体教师齐聚五楼阶梯教室,召开了此次阶段性工作汇报会。本次汇报共分为三个板块,由张丽娟副校长主持。
(一)回顾与总结
庚子一月,新冠病毒蔓延开来。假期一延再延,但是教师们却早已开始了工作,在这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王芳校长将这些事迹一一记录并梳理,向大家表示敬意。
西小行政团队和后勤组在疫情最严重、物资最匮乏的时期,他们忙碌于购买防疫物资,设置测温通道、储备室、隔离室、处置室等事务中。秩序井然,忙而不乱。他们为复学工作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也因此,王芳校长接受了常州电视台“红领巾栏目”的采访——《疫情下,校长说》,这是对学校防疫工作的高度肯定。
“24、1548、100%”,这些数字是对健康守护的班主任们工作的概括。她们没有了休息日,没有了白天和黑夜,每天与报表相伴、与困难作战,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假期里的排查、汇报,开学后的消杀、护导,她们用理解包容和积极面对的责任担当,守住了全校1548个学生的健康底线。
六位年级组长在未复学期间,高质量完成学校所有的健康摸排,信息传达,工作安排,资料收缴等工作。复课期间,自觉维护每天的工作总结、问题整改、沟通协调。清一色的娘子军,却是学校一切常规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弱小的肩膀上担负起强大的责任。
课程教学部邹丽琴主任牵头四大学科责任人,通过视频会议、电话沟通,组织线上计划交流活动和阶段导学工作反思总结活动,为线上导学和开学筹备工作保驾护航。成果是努力者最亮眼的勋章。语文、科学、体育等学科推出了特色品牌活动,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我校的多篇报道被区征用,数学导学案例荣获市二等奖。
学生处王瑛老师发起家校联动,为学生带来了健康的居家样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积极的学习榜样;为了将导学与复学有效衔接,还设置了午间课程,构建了一个立体多维的劳动实践体验体系。
她们是高自觉的先锋者,是高品质的天使团,是高素质的坚守者,是高智慧的创意者,更是高引领的策划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家并肩作战,将西小理念——“做一片最美的叶子”,践行在工作的点滴中。
最后,王校长还号召大家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不管处于何种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爱,用行动诠释师德灵魂。
(二)收获与成长
疫情防控中,每一个西小人都冲锋在第一线,用行动诠释了“个人赋能”“团队赋能”的含义。杨芸佼和张霞两位老师作为年级组长代表,从“团队赋能”角度出发和大家分享了他们各自年级组的成长故事。
六年级组老师们群策群力、尽显担当,将早间测温、午餐陪护等疫情防控事务做到最高效。她们还充分发掘学生和家长的力量,事半功倍,实现合力共赢,在减法中赋能前行。
二年级组的老师们以“劳动之树,因我而美”为主题,从“重视三方建设,让‘劳动之树生根’”、“关注常规教育,让‘劳动之树’发芽”、“丰富学生活动,让‘劳动之树’繁茂”这三方面,发挥碎片时间的价值和家长的力量,将德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
教师们用行动打破了深井组织,团队成员们各展特色,共享共生,共长共荣,相信在每个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大家定会朝着超级赋能团队前行。
(三)启动与展望
孜孜不倦的西小人就像是校园里的常青藤,从未停止生长的脚步。我们在五月对过去数月回首,也展望下一阶段的发展道路。
教师发展处的朱宪国主任介绍了本学期教师发展计划:新叶、攀升、常青、共生。以青年成长营、优秀教师项目组、骨干教师引领等平台打造分层分步的教师梯队。三人行,树成林”,四大计划既相互独立,有互相联系、交叉,希望通过各学科组、备课组的有序推进,各位教师协力合作,为建设“四有”好教师团队助力,实习共成长。
学科负责人代表朱华冬老师从课程建设、自然课堂、学生活动三个方面介绍了本学期综合组的核心工作:通过跨界乒乓课程、融合演说课程实现课程建设;以“绿”为核心,将“探绿、逐绿、品绿、蕴绿”这四个板块融入教学,实现自然课堂;继续开展丰富多样、充满趣味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好学、乐群、向上的精神品质。
备课组长代表陈赵贤老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实施有效教学,实现优质课堂”为目标,阐述了一年级数学备课组的学期计划。她们基于学生发展现状与备课组教师特点出发,制定行动策略:首先要扎实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制定学期质量达成标准细则;其次,以学科素养为基础,尊重儿童天性,服务学生成长,打造属于一年级的数学自然课堂。最后,开发数学体验工坊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期待在一数备课组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扎实而有效地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落实"重常规,打基础,抓教学”的主线课堂研究,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在第三板块中,为了提升现场学习能力,张丽娟副校长进行现场互动。首先,就“作为青年成长营营长,听完教师发展计划后感想如何”采访了韦小露老师。接着,邀请方婷主任从学科组长立场说说对“跨界思维”“跨界融合课程”的解读。和谐的氛围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西小教师展现了她们踏实努力的发展精神以及超强的现场学习能力。
当下即未来,特殊时期,带给大家特殊的经历,也收获了特殊的成长:教育观念常新、学习方式多样化、责任担当记心间、团队合作共前行。相信全体西小人将不畏艰难,团结协作,向上飞扬,赋能共进,创造学校生活新样态!
(摄影王瑛: 撰写:朱梦宇 审核: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