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于文言中,探究课堂的“趣”与“法”
-----河海实验小学创建新优质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2020-05-1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田甜

  文言文是小学阶段统编教材里新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中国古代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六年级文言文的价值是什么?教学策略是什么?教学过程又该怎样优化开发呢?围绕着这些疑问,我们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在会议室以徐梅老师的示范课《学奕》为模版,进行深度研讨。

  首先我们结合课标,明确了六年级文言文教材要求:1关注文言文的特点;2关注文言文背后的文化3“助学”和“练习”更契合文言文的学习,4教学内容的指向更加清晰。

  其次我们厘清了文言文的教学价值:积累语感、习得方法、发展思维、提升审美、传承文化。接着我们又提炼了文言文的教学策略:以读促思,读中习得;创设情境,多维对话;举一反三,适度拓展。

  最后我们研究徐梅老师的教学过程,发现是开放动态生成的有机结构。初读:正确;再读:明意;品读:悟义;诵读:积累;练读:活用。

  听完这节课,大家纷纷发表意见并且撰写学习心得。

  学习文言文,除了把课文读通之外,还要把文章读懂。在读通读懂课文后,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警示世人的道理。要引导学生先了解故事中的两位年轻人学习的结果是否一致,然后弄清导致这一结果不一样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到学习态度不一样是导致学习结果不同的关键原因,使“明理”这个环节水到渠成。在学生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悟。并适当的插入《孟子告子》原文中的一句“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己理解,并为升华主题起到了助推作用。文言教学,任重道远,还是需要教者多加研究、探索。——程秋萍

  徐梅老师在《学弈》这篇文言文说课时,能充分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在读中悟!她让学生反复朗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其在朗读中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她在学生熟读成诵、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情景朗读、追问等方式,经过师生平等互动,个体集体的共同感悟思考、分析讨论,达到共识!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既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陈婷

  文言文的安排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学生初遇古文时会有陌生感,难读难理解让他们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这样的现实就要求老师们明确定位,精准教学。今天我们观看的《学奕》,以读为本:读正确、读通顺、读出韵味,搭建多种支架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授学生以“渔”,方法教学的渗透扎实有效:借助注释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多种字词理解方法的灵活运用让学生浸润在语言里,品出语言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老师关注语用拓展,在深度学习中提升思维,比如尝试文言文的表达、对比两个学奕者的写法等等。朱自清先生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学习文言文我们要让学生被传统文化滋养,让经典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开花。——芮雯

  在这节课上,教师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摒弃传统教学中的讲读式、问答式教学,让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古文学习不显枯燥。同时采用抢答题、学生分角色表演等教学形式,把原来刻板的课文教“活”了,学生参与欲增强了,有效地突破了难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时娟芳

  对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也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的说重其文字的解析与内容的理解有的认为是偏重于学法的指导,细想起来都似乎有些道理但我在看完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06年第十期的一篇讲话后清楚地意识到:文言文的教学对内容以及字词准确的理解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视的是小学安排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徐梅老师的教学,我们就可以知道徐老师这节课的探索和设计是多么难能可贵了。教学从激趣导入-试读质疑一研读交流-吟诵体味一拓展延伸,这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何尝不是学习一篇文言文的步骤呢?——陈丽娜

  本课教师注重维持孩子对小古文的兴趣,从始至终寓教于乐。教师善于引导,最初由上学期的《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导入,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行课过程将读贯穿全文,示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读准、读通、读顺,读出韵味;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走进师徒,理解文本,感受人物形象。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其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文言文续写两个徒弟的不同结果,结合插图分析二人不同的学习状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尝试用文言文交流,一扶一放,既符合学习规律又调动其积极性,更引起学生共鸣,发觉文言文不过如是,甚至可以自己创作小古文,以内导外,使文本的学习真正延伸到生活中,学以致用。——田禾

  本课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教者也在“备学生”上下足了功夫。这样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一开始采用游戏激趣法和旧知迁移法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多层次的朗读,音随意走,据意断句,培养语感册,尤其是各种不同“之”的意思探究,然后用不同的节奏读出所悟,学生读得兴致盎然,而且韵味无穷。——刘燕芬

  文言文课堂要有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既要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的兴趣,又要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将来努力的方向。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