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六月的帘幕,柔风轻轻,花香满满。阅读是关系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因素,绘本阅读是孩子最喜欢的阅读方式之一。6月11日上午全体英语教师齐聚录播室开展了英语绘本教学多模态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分为四个板块:教学研讨、随机点评、微课题阶段汇报和绘本专题沙龙。
一、教学研讨
陈绮莹老师执教《The lion who wept》英语绘本阅读课。课堂上,陈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引导学生们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细细品味主人公的情感,在一遍又一遍地指导朗读中,把每一个学生都卷入到了有趣的故事情节中。陈老师采用绘本的分组阅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绘本猜测故事内容,激发了学生欣赏故事的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绘本、表演绘本,丰富的学习内容使孩子们兴趣盎然。
二、随机点评
课后,各备课组长积极评课,给陈老师提供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大家对陈老师的精心准备和课堂灵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陈萍老师指出陈老师导入清晰自然,利用封面让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用所学形容词进行描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周萍老师肯定了陈老师的教学方法,整堂课体现了一个字“活”。新单词呈现方式多样,教法灵活。陈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
三、微课题阶段汇报
第三阶段,各微课题组长进行阶段汇报。四年级由陈绮莹老师进行《基于Phonics的绘本阅读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汇报。陈老师指出对于“吃不下”的学生phonics给了孩子一根拐杖,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学习英语。对于“不够吃”的同学,phonics给了学生一个良好的平台,让他们获取更多贴近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同时,结合这一情况,教学期间老师应尽量弱化时态语态对阅读的影响,降低难度。活动设计中增加肢体语言和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五年级由周舒老师进行《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汇报,周老师展示了居家学习期间为学生推荐的绘本和学生读后制作的思维导图,丰富多彩。同时,根据前期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周老师提出下阶段研究将加强理论的学习,提升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并研究切实有效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方法。
六年级由余愿老师进行《小学高年级英语绘本与教材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汇报,指出:他们小组主要研究小学英语绘本阅读现状调查及小学英语教材剖析和小学英语绘本与教材融合教学实施策略,以帮助学生积累与教材主题情境、人文情感相匹配的绘本。从余老师展示的阅读打卡,朗读小视频,思维导图和小报中,大家看到了同学们满满的收获。
最后,吕老师点评几位老师的课题,选题精准,研究目标明确,结合时代大背景,切近学生。同时,吕老师充分肯定了老师们丰富多彩的过程研究,内容扎实。老师们结合每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特征,设计了不同梯度的学习任务,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四、绘本专题沙龙
最后,每个年级组都交流了自己对英语绘本学习的所思所想。周萍老师指出,绘本教学无疑是孩子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它语言简单,图画生动,故事有趣,是帮助儿童增加积极的英语阅读体验,培养阅读品格的起点和有效手段,但由于一些教学上的误区,很容易会简单的把绘本教学变成阅读教学,以学习语言为目的,浪费图片资源,也就不能培养学生的看读能力,消减了绘本教学的意义,以讲代读不给孩子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就难以有积极愉悦的阅读体验。
郑丹旦老师认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孩子对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我们应该做的是尊重孩子的阅读体验,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的积极性,做孩子阅读过程中的陪伴者和引导者。
陈琴芬老师在前两位老师的基础上补充,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语音语调,养成良好的语感和乐于表达的习惯,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应少设置答案是yes或者no的问题而多提有预测性,概括性,策略性,开放性和体验性的问题,来帮助孩子达成以上目标。
本次教研活动让每一位老师收获满满,老师们将带着自己的思考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让孩子们在英语绘本学习中提升思维能力。
(撰稿/摄影:丁玥 审核:吴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