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融合“班”“队”会 促成新成长
——陈亚兰特级班主任成长营第六次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20-06-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亚兰

  帘外雨潺潺,阴浓夏日长。六月,雨润万物,正是出发的最好时刻。成长营的各位成员在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与学科相整合的活动,为加强班主任之间工作经验的交流,并在交流活动研讨中提升理论素养,明确实践路径,2020年6月23日下午,陈亚兰特级班主任成长营的成员们,以及新北区十多所学校的青年教师代表五十余人,齐聚百草园实验小学,参加了成长营的第六次活动。本次活动由领衔人陈亚兰老师主持,并有幸邀请了天宁区教研室的袁文娟主任全程参加活动。

  因疫情原因,河海实验小学陈旭琴老师采用了新的上课形式——网上直播进行了《星娃的“手”户神》队活动展示。活动从“爱不释手”“出手不凡”“大显身手”三个维度诠释了星娃们看到妈妈那有魔力的手织出了了妈妈的智慧和灵巧,爸爸那有力量的手展示了他对子女的关爱,队员们在父母双手的感染和影响下自己灵巧的手,为学校,为家庭,为社会付出自己的努力。

  百草园小学的巢荷芬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以“传统游戏乐翻天”为主题的队活动,在精彩的活动中,各小队成员变成了传统游戏的寻访人,“小人书”、“童谣”和“传统游戏器材”无不增强了小队员们对传统游戏的亲近感,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传统游戏的玩法,还感受到了传统游戏背后蕴藏着的深厚文化。随后,小队员们迫不及待玩起了传统游戏,在玩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合作,获得了成长。最后,队员们对传统游戏进行创新,并且进行了互动游戏,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这节班队活动展示课精彩纷呈,传承传统游戏的美好,弘扬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后,新北区新桥第二实验小学的谢纪老师开展了题为《主题活动与学科建设整合之探索》的专题讲座。谢老师结合教育案例,从四个方面展开讲述:一是合二为一, 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二是多方介入,从单一活动走向联动活动。三是利用学科资源,丰富小队活动。四是打开学科时空,活动无限生长 。谢老师理论联系实践,分别从理论认识、实践案例、育人价值的开发这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谢老师的交流分享让每一位班主任受益匪浅,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学科和班级建设的整合,大大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聆听了两位老师进行的说课后,陈亚兰老师抛出了问题:在融通理念下,日常的班会课怎样与队活动进行整合?成长营代表王紫瑾老师和陈小丽老师分别就两个活动进行了评价。王紫瑾认为,《星娃“手”护神》设计精妙,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设计成一节精彩的班队课,这样完整、巧妙的设计值得我们学习。陈小丽认为,《传统游戏乐翻天》这个活动层次感强,让学生乐在其中,玩在其中,还注意了文化的传承和快乐的传递,看到了孩子们自信的笑容。

  如何让这样精彩的活动日常化?如何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看不得见的成长?袁文娟主任给大家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袁主任首先就少先队课和班内主题活动的区别做了简单的介绍。少先队课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把前期系列活动进行集中性展示。 因为是集中性展示,整体的系列的前期设计,网罗了很多资源,家庭的、社区的、社会的,正因为资源的汇聚和引人,使得学生活动的时间、空间和传统意义的校内活动有了很大的延伸、拓展,呈现了更多更丰富的参与可能,一种实践体验的可能,一种成长的发展。

  接着就今天呈现的两堂课,围绕我们研究的主题——融合理念下的学生发展进行了指导。袁主任指出,融通首先就要打通壁垒,包括了主题活动、社区活动,还可以通过活动的时空来融通,这些都是双向的活动,一定要反作用于学生品质的提升,学科的进步。同时每一门学科都有独特的学科素养,我们在做活动时就要有选择地运用,共同促进和发展。

  袁主任重点结合具体课例提出,班队活动的育人价值可以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发展要带动小队成员的发展,群体发展也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多元发展;日常活动要开展得扎实,把小队真正地组建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展示的舞台,通过“班级建设”来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长。

  最后,陈亚兰老师强调:不管是少先队活动还是班队活动,我们都要站稳学生立场,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发展需要出发,为孩子的成长,多主体介入,多学科资源整合,以与人价值的开发与实践为目标,让我们的融通做得更丰富、更有内涵。为了让大家在日常中常学习、多实践,成长营特别为每位营员赠送了袁文娟主任主编的两本书《小学班级建设创新实践》和《小学班队活动育人价值开发与实践转化》,希望营员们以此为新的起点,以勤奋的学习和扎实的实践寻找各自新的成长点。

  摄影:潘虹、蔡涵钰     报道:谢纪      审核:陈亚兰



QQ图片20200623181231.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