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中学>>文章内容
长江大保护 我们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0-11-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亚东

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11月28日上午,魏村中学的快报小记者们分别走进长江大保护展示馆、滨江经济开发区展示厅和滨江经济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长江大保护,我们在行动”主题活动。

在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小记者了解常州统筹水、路、港、岸、产、城等全面要素,坚持“点、线、面”结合,推进长江保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工作;在滨开区展示厅,小记者聆听老师对滨开区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和港口物流共三大产业板块内容的详细介绍。小记者说:“通过今天的参观,我了解了滨江经济开发区创新蝶变的过程,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我生活的环境更美了,我为自己是滨江人而感到自豪。”

在江苏省沿江八市中,常州是长江岸线最短的城市。1999年,为了给城市发展腾出空间,常州将数十家化工企业迁入江边的滨江化工区。石化、钢铁、水泥等“重型”产业曾一度在这里集聚,给长江生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常州市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战略,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打造破解“化工围江”的“常州样板”,实现长江大保护的突破。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分别从综合施策——强化“治”的力度、砸笼换绿——强化“退”的速度、构建绿网——展现“绿”的靓度、助企稳岗——提升“扶”的温度四个方面向小记者们展示近五年来,常州累计投入165亿元推进长江大保护的具体做法和成效。“2012年11月,为了更好地体现区位优势,原常州新北园区更名为滨江经济开发区……”滨开区展示厅里,老师给小记者介绍滨开区的发展历程,小记者认真记录。

近几年来,滨开区已初步形成了光伏智慧能源、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医药及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两特三新一现代”产业,集聚了全市1/3的外资企业和1/3的高新技术企业。

此外,小记者还参观了滨开区党群服务中心,了解党群服务中心工作职能,感受滨开区党群干部为实现长江大保护建设的担当。

“作为现代快报小记者,我们承诺,愿做长江大保护的小小志愿者和践行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期待长江生态建设越来越美!”

撰稿、摄影:吴明强      审核:陈晓黎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