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犇”向更美的教育
——百草园小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21-02-2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华琴

  暖阳驱散寒冬,春天悄然而至,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承载新的梦想。2月19日上午,阳光洒满校园,全体教师重聚在百四楼报告厅,参加百草园小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工作会议。

  一进入报告厅,新颖的签到方式便吸引了老师们的目光,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扫码签到,看着自己的名字在屏幕上进行花样滚动,老师们纷纷露出了最甜蜜的笑容。

                                                                           感动你我  价值提升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老师们在章丽红老师的带领下,重温了张桂梅、叶嘉莹两位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的动人事迹,感受作为教育同行的她们身上传递的那份温暖和力量。百草园里,也有一些人,他们如默默无闻的小草、小花,贡献着自己和团队的力量,绽放着别样的精彩,书写着“感动百草园”的优美诗篇,“最美小红花”“最美后勤人”“毕业班的守望者”“梯梯向上”“彩虹心桥”“‘疫’路前行”“语苑雅集”“绿茵‘黑人’”“数星璀璨”“哆唻咪&红黄蓝”“铿锵ABC”“美阳阳2.0”成为了2020年度最了不起的团队和个人,任丽芳校长为2020年度感动百草园优秀团队和个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初心就是情怀,使命就是担当,百草园的老师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他人,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

                                                                          教育生活   思想交汇

  流光易逝,容颜易老,唯有不断学习、开阔视野,才能让我们的教育生活焕发生趣而青春永驻、魅力永存。谢雅芳老师用有趣的游戏和老师们进行互动,看图猜教育家、根据提示猜影视作品、看标识猜APP等环节均让现场的老师们目不暇接,踊跃参与。徐姗姗老师分享假期读的好书《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她从认知觉醒、正视差异、反哺理论三方面进行解读,发现只要“留存精彩瞬间”“俯瞰熟悉的风景”,便也能找到专业写作的密码。陈丽梅老师结合春晚的相声《如此家长》和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对于教育“内卷”下,教师、家长如何应对“教育焦虑”的看法:放下功利,看见孩子;朝夕相处,深度陪伴;发现优势,成全生命。胡越则从春节热映的影片《你好,李焕英》中母亲李焕英对贾小玲的教育方式开始谈起,反观班里的特殊学生和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决心用尊重和谅解、用“孩子,你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不断促进学生成长。王维益老师将春晚中“猿辅导”广告植入与冠名这一现象和老师探讨线上教学机构对我们学校教育的冲击,并结合戴建业教授、申怡两名老师成为网红的事迹启发老师们思考:从这些网红老师的教育行为如何关照我们自身的语文课堂?老师们现场积极思索、交流,迸发出许多智慧的火花。

                                                                       学期行动   顺势创生

  纵观中国发展大势,2021年将是伟大而又奋进的一年。“疫情缓和”“产业智能革命”“5G商用”“单身经济”“文化红利”等关键词预示着祖国快速发展的宏图已在眼前。“逆行者”“光盘行动”“云监工”“神兽”“后浪”“带货”“打工人”等关键词意味着语言的市民化和草根民众争取话语自由的新趋势。2021年,挑战与机遇并存,百草园小学行政团队根据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提取了百草园小学十大发展关键词,并用沙龙的形式和老师们共同分享新学期的工作计划。 生命第一、高品质党建、现代治理、综合育人、深度聚焦、多元发展、日常养成、拔节生长、“亮”化校园、数字校园,这些教育关键词,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不仅有系统思考,还有实践创新,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为全体教师指引了新学期工作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说:“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2021,让我们在牛年迎难而上,争做仁爱待生、为生服务的孺子牛;敬业乐教、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科研赋能、创新发展的拓荒牛,有为有力量,为教育梦想而耕耘,为学生进步而努力,为学校建设而奋斗,为社会发展再作贡献,“犇”向更美的教育,续写百草园教育最美华章。

                                                                                                                                          撰稿:张华琴        摄影:张华琴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