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朋友
再次牵手
未雨的绸缪
承前启后
上一个深秋
有会心的回眸
这一次的拉钩
许专业的守候
采撷一缕冬日暖阳,奔赴一场美丽向往。12月25日至26日,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幼儿园再次迎来了广德市中心幼儿园的幼教同仁。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跟岗教师通过沉浸现场、活动观摩、案例分享、读书教研等多种形式,与汤幼教师在共观共听、共思共研中共赴专业成长。
一、浸,无声的环境
一角一隅话课程,一事一物蕴资源。跟岗老师捕捉着环境中有体验、有支持的幼儿成长轨迹,采集着被发现、被激活的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更系统全面了解了汤幼一直秉承的“亲”的园所文化,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汤幼夯实游戏、建设资源的特色发展路径,感受到了前瞻引领、课题研究架构之下丰富的实施成果。
二、寻,游戏的光影
在汤幼,幼儿期即是游戏期,游戏的过程即是幼儿生活经验的演绎,操作性、开放性的游戏材料即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载体。
客人老师们充分沉浸到孩子们的区域游戏中,看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深度学习,看老师们做幼儿兴趣的观察者、角色扮演的引导者、游戏扩展的推动者、创新玩法的支持者……
汤幼人一直认为:游戏后分组分享交流是实现幼儿从自主游戏到后继学习高效衔接的重要一环。我们也在一直在践行。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跟岗老师们再一次地看到幼儿记录、计划能力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生活经验的碰撞和更新。
三、玩,冬日的混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汤幼的户外混龄活动就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不同年龄段共同游戏的机会,不仅打破着年龄之间的界限,更在创造一个师幼共玩的“游乐场”。跟岗老师看冬日里的“野孩子”在其中充分观察、模仿和学习,实现了一种“优势互补”,更展现了一种“乐趣叠加”。
四、观,互动的脚印
游戏化集体活动时间,师幼之间创设了一个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交流场”,形成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操作性得以充分发挥的“互动场”。
一日生活皆课程。汤幼娃娃的“一日生活场”也是他们的“日常学习场”。他们充分地在生活活动中体验、成长。
五、听,童年的声音
童年的声音是有颜色的,童年的故事是有意思的。
赵阳老师带来了中一班《一朵小黄花》的课程故事,讲述了孩子们在美工区里和“小黄花”一起发生的故事、一起产生的问题以及想到的解决办法……
汤幼娃的重阳节有不同的模样,也有不同的意义。谢芬老师将《我的重阳我的样》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大家看到:原来重阳节在看似清冷的面纱下,藏着一张浪漫、温情的笑脸。
烈火中,他们身披战甲,临危不惧;险情中,他们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小朋友们叫他们——消防员叔叔。为了更加了解消防员,了解他们的工作,孩子们走进消防站,开展了一场场有趣的探秘,进行了一次次有料的探索。黄丽、顾柳等老师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述”了《探秘消防站》的故事。
六、问,专业的初心
老师们的幼教热情始于初心,源于专业,基于实践,归于教研。
(一)研修现场,掀起“戏”的波浪
1.“分享交流”之思
基于大一班区域游戏及游戏后分享交流现场,双方老师呈现了一场“聚焦游戏及游戏后分享交流”的即时教研。
首先,大一班两位老师进行了反思。接着,老师们围绕“分享交流中资源点的抓取是否合适?分享交流中的师幼互动是否有效?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展开分组研讨。在经验的充分交流和碰撞之后,每组派出一位代表进行了分享。最后,老师们以共同研讨的形式,一起深入回顾了今天的游戏现场和孩子的游戏状态,并针对游戏的继续推进提出了更好的建议。
2.“户外体锻”之研
在“聚焦户外体能锻炼中质与量的提升”的主题下,一场读书教研的帷幕也徐徐拉开。老师们读《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问“幼儿在体能锻炼活动中的兴趣、坚持性和支持办法”,寻问题解决的园本化经验,练经验的实践性,评方案的有效性。
(二)经验分享,弹拨“美”的柔光
围绕各年龄段美工区的创设与推进过程和策略,汤幼老师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专题分享,和客人老师们一起,回顾了美工区的“蜕变之旅”。
分享结束后,双方老师就美工区的“变什么”“怎样变”等问题开展了对话和交流。
七、写,山海的回应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跟岗老师以一撇一捺写下了跟岗期间发现的亮点,用一字一句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双方以后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埋下一个美好的伏笔。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跟岗交流只是一种形式,共同发展才是一致的追求。半边山海,共耕一块心田;两支彩笔,共画一个成长圈。亲爱的朋友手牵手把理想的种子种下,让理念落地,让游戏开花,让课程结果,让成熟可行的方法随着风散播天涯……
山有路
水无阻
同行无踽踽
成长不徐徐
(撰稿:谢茜 摄影:谢茜 审核: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