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当下幼儿在幼儿园中运动能力发展问题,我园研思路、探路径围、寻方法,力推“户外大课堂”建设,从单一混龄模式转变为混龄大循环、级组小循环、区块微循环形式,将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能力要求逐步精细化、精确化,最终聚焦到每位幼儿的每日活动质量中提升幼儿运动力度和质量。
12月27日上午,我园“户外大课堂”研究小组就户外锻炼1小时时段,立足建设现状对“幼儿运动密度管理”“区域场地规划与内容安排适宜性”“材料投放与使用成效”“师幼互动状态”“户外活动中的卫生保健关注”五方面进行了督查与指导,本着发现问题当场解决的原则,观察幼儿活动状态、对话教师、微调器材或场域布局、排查安全隐患等,确保幼儿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活动,确保幼儿在活动中都被关注。
反馈研讨中,首先老师们对现有户外活动状态及问题进行了自主阐述和反馈,督导小组对当下运动场域中材料组合场地提出“材料多样组合性不够”“非典型性材料投放不足”等问题,也建议山坡、树林、种植等区域活动趣味性增强,可利用情景、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发幼儿持续活动,卷入教师围绕问题开展了整改策略研讨,落实到后续活动管理中。另外,对活动后小组分享环节也给与了肯定,师幼分享有话题、有重点、有角度。
看着孩子们快乐地奔跑、勇敢地挑战、沉浸地探究、花样地建构……,更加坚定了我们“建场”“用场”“改场”的研究脚步,我们和孩子们同样体味着幸福!
(撰稿:管亚静 拍摄:宦雯婷 审核:范燕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