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幼儿园>>文章内容
教师成长系列:探儿童视角 创生活环境——记安家中心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3-12-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殷丽珍

  环境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媒介,它具有激发学习和成就想法的力量,并且可以支持幼儿喷涌出自己的想法并大胆实践,回应儿童学习愿望并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生活对于幼儿来说,是每天都在经历着的。那么,幼儿园的环境与幼儿的生活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12月25日下午,安家幼儿园全体教师齐聚会议室,就“生活化环境”的创设,通过一次学习交流、一次案例分享、一次练兵和一次经验分享,展示了园本研修的魅力。

  谈理解  剖案例

  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老师们从“什么是有质量的班级环境”切入主题,分享了各自的理解。大家一致认为,有质量的班级环境,环境的创意、设计、布置、评价,每一个步骤都要既遵从教师的想法,更尊重儿童的声音,且教师更多以儿童的需要为需要,以儿童的关切为关切、以儿童的兴致为兴致,充分的陪伴儿童、支持儿童、为儿童搭建发展的支架。

  针对两个案例“小标记”和“值日生”,老师们也谈到,首先,教师要洞察班级幼儿在生活需求及行为习惯中的问题;其次,教师要拓宽生活品质环境创设的形式;最后,教师要与幼儿互动分享发现的良好生活习惯,共同感受什么是好的生活品质。生活区环境的内容有很多,教师不应只局限在“自理能力”的操作练习上,要创新思路、丰富内容,让幼儿在有效的环境中互动,形成良好的生活品质。

  强练兵  重分享

  随后,大家就主持人提供的三组生活化环境创设照片,针对环境创设的适宜性和可行的支持性调整策略展开了分组对话。通过对话大家一致觉得,生活环境的创设是动态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与幼儿需要共同合作,教师不仅关注幼儿操作的感受,而且能从不同方面寻找原因、及时调整。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认真观察、发现问题,不断反思调整,以适应幼儿在生活中不断发展的需要。生活也可以进行一些临时设置,其内容根据各班级幼儿的生活发展需求进行调整。这种处理既有效利用了空间,又体现了环境创设的动态性。这对幼儿来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环境。

  新北区学习环境评估与提升研究核心组的组员王蓉老师结合老师们的研讨和区核心小组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行了经验梳理和分享,她谈到要规避环境创设中一些常见问题如规训取向的班级规划,成人立场的主题空间,展示为先的环境布置,过程缺失的价值导向等,这些也为老师们生活化环境的创设引发了一些思考,收获了一些经验,提供了一些参考。

 IMG_20231225_164745_1.jpg

  最后,陆娇副园长从环境对孩子发展的意义谈起,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提升。她谈到,环境需要在对话中产生,动态中调整,互动中补充,延续中提升,持久中更新,这才是幼儿深度学习的系列过程,才能体现环境应有的教育价值。张小红园长也指出,要真正将“儿童本位”“儿童感”落实到行动,遵循幼儿认知特点,满足幼儿审美嗜好,体现幼儿发展轨迹,真正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看得懂。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通过此次教研,老师们不仅能够对于生活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能将幼儿的一日生活与环境、与课程相结合,更是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际行动的操作中,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水平。此后,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儿童本位的环境创设,让环境积极的与幼儿产生互动,真正能够成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促进幼儿更全面的发展。

  (图文:殷丽珍  审核: 陆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