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质量事关学生常规养成、学业水平的发展情况,而有效班级管理策略的形成,则需要班主任以有心人的姿态去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并在尝试解决中凝练管理智慧,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本学期,我校将红色教育与班级管理进行有效结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行为养成。2024年6月11日上午,全体班主任齐聚多媒体教室,共同参加本学期第三次班队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学生发展处刘新怡副主任主持,共分三个议程。
首先,由曾霆主任执教红色教研课《小仪式,大方圆》,他聚焦“升旗仪式”这一现象,通过新闻、视频等载体,引导学生认识到升旗仪式背后的伟大象征和育人价值,并延伸到学校升旗仪式中学生参加时的状态,讨论出其中的原因。曾老师围绕三个主要原因,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与学生一起进行头脑风暴,逐步剖析出升旗仪式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行课结束后,班主任们从习惯养成、课后延伸、突出国旗元素等角度评课议课,提出了自己的改进与重建建议。
随后,三年级年级组长杨雯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专题微讲座《“双减”背景下乡村家校社协同育人面临的困境及突破路径》。她立足“双减”政策难点、农村教育的困境、机制不完善的三个现状出发,明确了开展家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并分享了“搭建共生体系”“强化分工合作”“巧用数字平台”等三条协同育人路径,给予班主任非常大的启发。
接着,曾主任就班主任期末工作做了部署和强调,并提醒班主任们要提早谋划、善于归纳,以成果凝练为导向,强化经验积累。最后,巢卫国副校长对本次班队活动进行总结提升,他充分肯定了有主题地执教班队课的价值,并提醒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并通过班队活动的载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尤其是在期末阶段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
通过此次研讨活动,大家进一步明确了红色教育类班队研讨课的教学模式,也能借鉴科学的家校社协同经验,取长补短,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探索适合自己班级管理的新路子,以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摄影:朱肖霖,撰稿:曾霆,审核:巢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