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丹柿红,露寒霜重,与十一月相逢。英语组依托校“弘雅课堂效益月”活动,各年级基于自身学情,确立主题,开放了多节研究课。课后,英语学科组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总结。
课堂展示,彰显骨干华彩
三年级教研组研读新教材,以主题为引领,采用“主题-情境-活动”的编排方式,以学科知识线和育人主题线为总枢轴,以模块主题串联四个单元及综合语言实践项目,增强了单元各板块之间的联系性,有助于提升教学的单元整体性和连贯性。唐芬芝老师围绕《Unit5 family》单元主题,以“Big question: what makes a family?”为引领,以family为主线,从Lead-in主题图上公园里的一家,歌谣里的finger family,再到cartoon time中 Bobby, Sam和Tad的家庭。最后到alphabet family字母家族串联不同板块及内容,以一首chant呼应big question感知单元主题。耿周霖老师的课围绕话题“families”学习story阅读板块Meeting Liu Tao's family。首先,在读前通过复习 cartoon 中介绍家人唤醒相关经验进入话题情境。其次,读中学思结合,推进语篇理解,借助主线问题“Who are in Liu Tao's family?”观看视频,勾选人物关注并感知刘涛的家庭结构,通过深入阅读两两对话获取并梳理她的家庭成员信息,接着读后用创为本,实现意义输出。两节课都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情境,立足单元整体,强化素养立意,充分挖掘育人价值,关注主题意义的动态建构,很好地诠释了新教材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四年级教研组对fun time板块的真实场景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为单元中句型和词汇操练的重要环节,fun time板块有着复习旧知,巩固新知和拓展思路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展fun time教学时,应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维度思考,创设真实有效的场景,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融合。顾文敏老师向老师们开放了《Unit6 At the snack bar(fun time)》的教学课堂,以趣激情,在Happy Snack Bar这一真实场景中学以致用,巩固提升。顾老师坚持以教材为本,在复习谈论文本人物的点餐情况后,对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做总结提升,并延续文本设计外卖点餐的听力活动,设计完善菜单的活动,叠加运用菜单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交际语用训练。最后的模拟点餐,顾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评价渗透合理点餐的健康理念,让学生的学习走进生活,让学生真正学会用英语做事,切实提高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的语言运用能力,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年级的教材难度加大,因此,如何在课堂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尤为关键。周敏颖老师执教五上《Unit5 What do they do(cartoon time)》,整节课围绕职业主题展开教学,帮助学生习得语言,提升语言能力,感受主题价值。本节课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引领,带领学生有层次地学习语篇,设计有梯度的教学活动,多样化阅读、讨论、创编、表演故事,培养学生提取信息与逻辑推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内化语言的同时,评价人物特点,激发创造力,提升思维品质。杨文婷老师执教五上《Unit5 What do they do?(checkout Time)》,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清晰,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掌握,如词汇量的增加、句型的灵活运用,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以及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通过问题引导,拓展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培养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六年级教研组的曹丽娟老师与恽丽玲老师在组内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活动。两位老师同时选取了《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story time)》这一课时,从各自的角度切入课堂。恽丽玲老师从常州城市的照片出发,引出主题,导入课文,让学生与资源对话。课堂上,恽老师收放有度,学生们小组合作,自主合作解决问题,大大提升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课后,恽老师充分挖掘本课的留白,对文本进行了思维性处理。老师带领学生们讨论了我们现在生活中又出现了哪些污染,针对这些污染又能做些什么?帮助学生践行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学习活动观。曹丽娟老师通过开放性设问,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通过精读培养学生获取文本详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对话,培养学生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和活用词汇、句型进行交流的能力。曹老师把课堂与城市真实环境相联系,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更加珍惜和热爱城市环境。两节课都基于教材,让学生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经验之谈,迸发智慧火花
英语学科组对本次“弘雅课堂效益月”活动进行了深度总结,各位骨干教师分别对自己的课堂展示进行了详尽说明,并分享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专业底蕴和独特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中心”,每一次课堂都是一次新的探险,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保持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好奇与活力,将抽象的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倡导“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甚至挑战老师的观点,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设计开放多元的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组织协作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刘文英老师则以《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为题,阐述了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刘老师列举了学生需要养成的各种习惯,详细讲述了自己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所做的尝试与努力,并分享了自己卓有成效的做法。刘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常规方面很有经验,课前,刘老师利用早读时间让小小领读员组织读书,学生要做到大声有序的朗读,早读结束后用惊喜彩蛋给予学生鼓励,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课中,刘老师严格规范学生的上课状态,眼看老师,坐姿端正,举手发言,声音响亮。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课堂指令清晰,为学生创编对话,引导学生适当笔记。课后,刘老师抓住学生的背诵,默写,听读,作业习惯的养成,刘老师用背书打卡,默写奖励,每周绘本听读,评选作业之星,错题积累本等各种新奇的方式让学生乐于学习。刘老师表示,习惯的养成是个反复的过程,教师要反复抓,抓反复。每位教师都收获满满,并且纷纷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互动交流。
骨干教师们的课堂分享以及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方法,充满了智慧和热情,无疑为青年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鼓励大家不断探索与创新,在自己的教育道路上越走越远。全体英语教师们将以主题为引领,立足单元整体,精研课堂,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悟素养之真,探教学之道。
撰稿:各教研组
摄影:各教研组
审核:周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