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研修互促乐无边,同步前行共相邻——吕娟工作室第十三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4-12-0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侯燕翔

寒风褪秋色,冬意上枝头。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践行新课标理念,扎实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近日,吕娟工作室开展了以“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堂实践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课标践行,教学有道

在此次工作室活动中,三年级的张会玲老师和陆云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节精彩的课堂展示。

张会玲老师执教三上《海滨小城》一课。课堂上张会玲老师紧扣单元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进行教学。张老师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体悟文章的核心意思。接着,张老师聚焦海滨场景的描写,借助精美的图片,品味生动的语言,在充分的朗读中,学生徜徉在优美的文字里,领略海滨小城的美丽风光。陆云老师执教三上《我眼中的缤纷世界》这一习作课。陆云老师创设了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她还设置了“回顾缤纷观察”“解开缤纷口袋”“登上缤纷舞台”三个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中既回顾了单元课文中总结的观察小妙招,又教会学生新的观察方法,最后学以致用,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他们的观察结果,理清习作的思路。

凝心聚智,共话成长

课后的交流环节,两位老师立足教学设计,阐述了教学设想;结合教学实践,反思实践得失。随后,工作室的老师各抒己见,围绕研究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评课。

侯燕翔老师:张老师的课思路清晰,教态亲切从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仅领略了海滨小城的魅力,更收获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意思等重要语文知识与技能。在品读“镀”字的妙处时,如果能通过欣赏图片,想象说话等方式,进一步比较、感悟,拉进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效果会更好。

IMG_9533.JPG

杨澜老师:张老师的课十分扎实。张老师通过精美的图片、动听的配乐,引起学生情感的强大流动,调动了孩子们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深化了孩子们对“美”的感知力。张老师还通过设计各种问题和追问,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会文字语言的独特魅力。

IMG_9531.JPG

胡红果老师:张老师的课堂松弛有度,环节明确。完成了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陆老师的习作课堂扎实生动,聚焦“留心观察”这一单元语文要素。从学生前期的观察图片切入,通过“观”的本意入手,结合学习本单元课文和习作例文,引导学生学习多角度、分部分地细致观察,借助思维导图,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程性习作”的全过程学习。

IMG_9529.JPG

杜亚楠老师:陆老师的习作课,在情景设置上极具匠心,唤起学生对观察世界的热爱,更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直观素材,使其写作时有真切感受可抒发。习作方法的教学是本堂课亮点。陆老师先强调细致观察,在谋篇布局上,陆老师引导学生按空间、时间等顺序描写,鼓励学生巧用修辞,让学生明白如何让文字更灵动鲜活,真正达成了将所学方法转化为实际写作能力的目标。

IMG_9530.JPG

周渊璐老师:张老师的课堂导入快捷有效,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书,以读促悟。陆老师的习作课上得很精妙,有情境引领,有任务驱动,有活动贯穿,做到了切实、扎实。教学板块清晰,同时她立足大单元整体教学,串联了整个单元的情境,巧妙地将单篇教学串联成一个整体,体现了大单元的阶梯性。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地总结方法,逐层搭支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整堂课她能自如地运用多种评价,不断地引导学生将方法内化于心。

IMG_9541.JPG

以思促行,指明方向

活动最后,工作室领衔人吕娟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和引领。吕老师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的教学。她认为张会玲老师做到了“三有”:有从容的教学姿态,有独到的文本解读,有扎实的知识训练。陆云老师的课则非常有设计感,能站在整个习作单元的视角来设计习作课,做到了“教学用评”。同时,吕老师也希望大家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能打破“习惯”,勇敢走向“创新”,为此她结合这两堂课提出了三点新要求:第一,由“假情境”到“真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第二,由“我提问”到“你发现”,教师要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第三,由“动嘴说”到“落笔写”,从口语化的表达训练走向书面的表达训练,让学生有成长。

IMG_9526.jpg 

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语文教学研路漫漫,道阻且长。我们每一次活动,每一次实践,都是积跬步至千里的过程,让我们在思考和实践中前行,以教之道悟己身。

摄影:李嘉浩  撰稿:侯燕翔  审核:吕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