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共研新教材,赋能新成长
记吕墅小学数学教研组第四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4-12-1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亚红

  “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为了促进数学教师深入钻研苏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精准把握一年级新教材内涵与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设计水平与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吕墅小学数学教研组特举办此次说课比赛,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读新“书”,促新知

  数学组的青年教师们在教研组长朱茜老师的组织安排下,对一年级的新教材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从内容设计、教学理念到实施策略,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在说课环节中几位老师重点围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蒋天波老师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这一课进行了说课。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流程设计、教学重点的落实、教学难点的突破、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等方面展开说明。课程内容的呈现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感知真实情境和活动探索的重要性。

  钱洁老师以“直观、表征、抽象”为主题对《认识10》一课进行说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数字10的概念,掌握数数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严玲老师以“积累活动经验,培养数学兴趣”为主题对《几和第几》进行说课。严老师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说明物体有几个或是第几个。

  陈贝玲老师以“核心概念统领,建构发展数感”为题对《认识1~3》进行说课。陈老师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字的读写,理解数字的顺序以及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吴汝敏老师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以儿童喜爱的玩具为载体,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体会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李欣老师老师说课的内容是《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感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然后呈现生活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经历说一说、画一画、算一算,熟练应用10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董正老师说课的《生活中的位置》充满童真乐趣,寓教于乐,从纵向分析、横向分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解读。通过精彩的设计理念,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亲自参与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谋新篇,布新局

数学组的老师们对几位老师的说课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老师们肯定了本次说课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进行教学设计。说课过程体现了多样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考,在实践操作中建构数学知识,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并建议老师们在说课过程中丰富内容的呈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后,刘小峰副校长对本次说课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要求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说课活动做到“六个一”。

  首先,“贯穿一个‘线’字”。说课应有一条清晰、连贯的主线,将各个教学环节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其次,“突出一个‘新’字”。说课应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学生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创新教学内容。

  第三,“体现一个‘美’字”。说课者应通过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案例、结构化的思维导图和形象的比喻,将教学内容呈现得生动有趣。

  第四,“强调一个‘说’字”。说课者需要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将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描述出来。

  第五,“力求一个‘实’字”。说课者需要实事求是地描述教学情况,不夸大其词,也不缩小问题。

  最后,“希冀一个‘活’字”。说课者应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根据听众的反应和提问,及时调整说课内容和方式。

  教学之路,道阻且长,愿我们共研共学共提升,携手并进促成长! (撰稿:陈贝玲  摄影:朱茜   审核:朱茜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