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弘雅教师丨林燕群班主任成长工作室:生长型班集体打造
发布时间:2024-12-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彦

节约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是对万事万物的珍重与爱惜。创新是一种睿智的生命意识,是对被凡俗生活掩蔽的自我发掘。当两者相遇,我们的教室环境便会焕然一新,学生的多元生长也就此被激发。11月1日下午,我校班主任成长工作室全体成员开展了研训活动,本次活动聚焦“生长型班集体打造”这一主题,由资深班主任杨楹老师组织六(8)班学生呈现了一节《旧物巧改造,教室换新颜》的班队课。
       杨楹老师首先就“旧物可否为”来引导同学们进行头脑风暴,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班级环境布置的重要性。紧接着各个小队就根据颜值高、功能强、成本低三个标准来进行了自己的环创设计展示。

7B888A0D8501258729BC01215B754910.jpg

第一小队选择了植物角进行改造,他们把使用过的水瓶纸杯做成花瓶或植物盆。并用丙烯颜料让植物的容器更添一份新鲜的颜色。

FFA9CF9BA7FAAB0CA94728D3C8261C63.jpg

第二小队用自己的巧手让上一届同学遗留下来的废旧书架焕然一新。高沐辰同学现场演示了如何用牛奶盒改造成书立,还讲解了下刀的角度和力度。一缕巧思点亮灵感,一双巧手创造美好。

6499B566D0EE39F9533976C78BE5EAEB.jpg

第三小队想让讲台更有条理也更美观。队员们用家里的废纸盒和花纹纸做成了一个漂亮精致的讲台收纳盒,又用废纸板和标签进行了讲台分隔板的制作,让讲台更加整洁有序。

第四小队将目光放到了长却空的边柜,想要将边柜分区域分功能地利用起来。既与学校节气文化相结合展示不同节气时时的知识,又设置了班级达人秀区域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新奇创造。

C55A53EBC8196E2BD342C11A803F73B6.jpg

 因形选材,因材造形。六(8)中队的小创意家们用思维的火花点燃沉寂的废旧物品,让它们重新焕发出独特的魅力,也为地球妈妈减轻了负担。 最后,杨楹老师又用夏溪旧物市场的新奇艺术展的图片和旧物改造师的职业简介引领大家成为一个善观察,慧思考,巧改造的好队员,也衔接了六年级生涯规划启蒙课程的开端。

BE18675DBCF2547B1945FF2428E45CC6.jpg

本次旧物换新颜的班队活动是对学校推进“双碳”进校园项目的又一次深入实践,同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生长型班集体的建设来说,杨楹老师积极与综合实践课和劳动课相勾连,实现了长程化的育人策略落地和跨学科融合的育人理念。


【成员评课】    

许逸超评课:

1.课堂启思,旧物价值。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们思考旧物的潜在价值,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了基础。

2.小组展示,团结协作。每个小组都积极投入,针对教室不同区域,通过查阅资料、对比筛选、讨论交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改造方案。尤其是现场制作书立,形象具体、可视化,博得了在座师生的掌声。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旧物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技术指导和示范视频,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旧物改造的技巧和方法。

3.深化理念,环保改造。在学生们认识到旧物的潜在价值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将旧物改造与职业体验和环保理念相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旧物改造的意义。

 

吕鑫评课:

1.本次旧物改造换新颜的班队课,杨老师设计巧妙,提升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旧物改造需要学生跳出常规思维,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一次挑战。

2.听了杨老师的本次班队课,我也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旧物改造的魅力。尤其是牛奶盒子改造书立的现场制作让人啧啧称赞。后期联动综合实践课制作扭扭棒工艺品,实现了跨学科融合的育人理念。它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节约资源,还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我相信,这次活动将会成为学生的宝贵的记忆,也会激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实践环保和创新。学生们也会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非常具有育人价值的一堂课。

 

田静评课:1、引导学生们利用日常生活中被丢弃的旧物品,通过创意和手工技巧,将其改造成既实用又美观的新作品。整堂课氛围活泼,学生参与度高,充分展现了环保教育与创意教育的有机结合。

2、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学会了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经历了从构思到实施的全过程,激发了对创意手工的兴趣和热爱。

3、采用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特别是通过“头脑风暴”环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提出改造创意。

 

栾亚南评课:

通过这次旧物改造课堂,让孩子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每一件被改造的物品,都是对资源循环利用的一次实践,是对环境负责的体现。课堂上每位参与者的热情和创新所感染,大家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变废为宝”的理念,这次旧物改造课堂不仅是一次动手实践的机会,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教会了学生如何以更加开放和创造性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如何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不忘对自然的敬畏与保护。激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实践环保生活,用双手为这个世界增添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郑芬评课:

1.杨老师的这堂课让学生明白:旧物改造不仅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力。通过将废旧物品转化为实用或装饰性物品,装饰教室,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感,并培养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习惯。

2.学生参与度高,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旧物改造的活动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相互协作,分工明确,共同完成改造任务,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最后还从课堂教学中告诉学生职业的规划。

 

王旭萍评课:

1.教师教学设计精巧。本次旧物改造换新颜的班队课,杨老师的设计源于学生生活,从校园现象导入,启发学生变废为宝。各小队的汇报也是围绕利用废旧物品美化布置班级各个角落,利用多学科知识巧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学生汇报展示方式多样。在杨老师前期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勤思考,巧动手。有的孩子汇报了自己设计的初衷和理念,有的孩子现场展示了变废为宝的方法,生成资源非常丰富,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让变废为宝的理念深入人心。

3.育人效果卓著。最后杨老师还拓展了夏溪花木园艺展变废为宝的作品,以及旧物改造师广阔的职业前景,让学生认识到旧物改造的宝贵价值,让学生树立了环保价值观并立志将行动落到实处。

 

刘芹评课:

1.通过本次班会课,学生不仅学会了观察身边的废旧物品,还培养了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他们意识到废旧物品再利用的重要性,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一理念。

2.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展示形式,还及时解答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本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智慧融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了创新和环保,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撰稿:李彦 摄影:栾亚楠 审核:林燕群)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