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活力满园!吕墅小学以“尚武文化节”为契机,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间革命”。从校长倡议到师生共创,从头脑风暴到实践落地,短短十五分钟的课间,被赋予了健康、趣味与文化交融的全新内涵。“我的课间我做主”——孩子们不再是活动的旁观者,而是设计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课间改革,看“小课间”如何成就“大成长”!
动员大会——校长倡议,点燃活力
新学期伊始,在吕墅小学开学典礼上,顾校长郑重宣布:“课间十五分钟不再是时间的‘碎片’,而是成长的‘黄金时刻’!”她提出“课间改革计划”,倡导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十五微运动”,将健康、趣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每个孩子在短暂课间收获快乐与成长。
顾校长呼吁:“希望同学们做课间的主人,用创意点亮校园,用运动强健体魄!”这一号召迅速点燃了师生们的热情,拉开了课间活动革新的序幕。
我的课间我策划——学生创意,脑洞大开
“我的课间我做主!”学生们化身“课间设计师”,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头脑风暴。
终极数字挑战
五年级(2)班的同学们设计了“终极数字挑战”游戏。规则很简单:全班围成一圈,依次报数,但遇到特定数字(如3的倍数)时需用拍手代替。报错或反应慢的同学会被淘汰,最后剩下的同学获胜。这个游戏不仅考验反应力,还锻炼了数学思维。
穿越沼泽大冒险
四年级(3)班的同学们则策划了“穿越沼泽”团队游戏。他们在操场上用粉笔画出一片“沼泽地”,学生们需要踩着“石头”(纸板或标志物)通过,不能掉进“沼泽”。每组队员需互相配合,快速传递“石头”帮助全队通过。
萝卜蹲大比拼
三年级(1)班的同学们带来了“萝卜蹲”的升级版。每个学生代表一种蔬菜或水果,听到指令后需迅速做出相应动作。比如“萝卜蹲,萝卜蹲,萝卜蹲完茄子蹲”,被叫到的“茄子”需立即接上。这个游戏不仅锻炼了反应能力,还让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记住了各种蔬菜水果的名称。
从“终极数字”的头脑风暴,到“穿越沼泽”的团队协作,再到“萝卜蹲”的欢乐比拼,孩子们的创意让课间活动充满了无限可能。这些活动不仅让课间变得丰富多彩,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和身体素质。
丰富课间共商计——共同研讨,理念碰撞
如何让创意落地?各班班主任与校领导齐聚一堂,召开了“我的课间我做主”主题班主任会议。顾校长提出“安全为先、趣味为核、文化为魂”三大理念,班主任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 一年级:趣味优先:一年级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设计“动物模仿秀”,让孩子模仿动物动作,还有“彩虹伞游戏”,孩子们围圈抖动伞布听指令做动作。
• 二年级:安全第一:开展“安全小卫士”游戏,让孩子扮演监督员检查场地安全,还有“桌面保龄球”、“纸牌叠叠乐”等轻量级游戏。
• 三年级:跳起摸高:在教室门口设“摸高挑战区”,学生跳起来触摸悬挂物,还记录最高成绩,更新“摸高排行榜”。
• 四年级:运动为主:设计“功夫手指操”,把武术动作融入指尖律动,还有“踢毽子比赛” ,让孩子感受传统体育魅力。
• 五年级:开放探索:举办“校园寻宝赛”,让学生课间找隐藏的“尚武文化”线索,锻炼观察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 六年级:益智活动:开展“棋类大比拼”,包括五子棋、象棋和围棋,还有“成语接龙”,巩固语文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刘校长还强调:“课间活动的设计需符合儿童体能特点,避免过度负荷。”建议以‘微运动’为主,注重趣味性和安全性,同时融入文化元素,让活动更有意义。会议最终形成《课间活动设计指南》,为每个班级的个性化方案提供科学框架。
我的课间真丰富——快乐实践,活力满园
方案落地首周,校园焕发新生机!在“棋乐无穷”角,学生们围坐一桌,展开五子棋、象棋、围棋的智慧较量。棋类活动不仅锻炼了逻辑思维,更培养了耐心与专注力。
教室里,学生们三五成群,玩起了“桌面保龄球”“纸牌叠叠乐”等创意游戏。这些轻量级游戏既安全又充满趣味,深受孩子们喜爱。
教室外,毽子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学校还组织了“毽子接力赛”,将传统运动与团队合作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从棋类项目的智慧较量,到桌面游戏的创意挑战,再到踢毽子的传统魅力,课间活动真正实现了“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孩子们在游戏中释放天性,在合作中收获友谊,在运动中强健体魄。正如顾校长所说:“课间虽短,却是孩子们成长的‘黄金时刻’。”
从校长倡议到全员共创,从纸上方案到欢声笑语,“十五微运动”让课间成为校园文化的缩影。在这里,孩子们不仅是参与者,更是创造者;在这里,健康与快乐悄然生根,传统与现代精彩交融。
(撰稿:戴鑫铖 审核:谢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