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深化教学改革 提升教学质量
新北区吕墅小学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备课组长会议
发布时间:2025-02-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潘笑

  学校教研组是教学智慧的孵化器,备课组是课堂质量的护航者。为更好地开展新学期教研及备课组活动,落实备课与教研的思维进阶,2025年2月21日,新北区吕墅小学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备课组长会议。

mmexport1740128627718.jpg

  会议由学校副校长刘小峰主持,校长顾俐、副校长谢双红一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会上,学校四位教研组长围绕“如何科学提质增效”、“如何开展问题链教学研究”、“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好教研活动”等三方面发言。

  语文教研组长王丽首先来谈小学语文科学提质增效的方法,要激发兴趣,培养好习惯;要夯实基础,提升新能力;要创新方法,提高真效率;要家校合作,形成凝聚力;关注评价,促进新发展。

  关于“如何开展问题链教学研究”,王老师结合《小学语文学科问题链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文谈了谈自己的构想:她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链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并针对性地谈问题链教学的理论基础与重要性、问题链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等,王老师应用案例分析谈问题链教学是发言的一大亮点。

  对于新课标背景下教研活动方式的变革,她认为教师要明确教研目标;丰富教研内容;创新教研形式,从而建立多元评价主体。

mmexport1740128433411.jpg

  数学教研组的钱洁老师抓住“提质增效”和“问题链教学”这两个关键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认为科学的提质增效成为教学工作的核心。首先要精准把握教材与学生特点是关键;其次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再者要强化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此外,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学资源。乡村小学数学教师要想科学提质增效,需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关注个体差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优化教学实践。

  如何开展问题链教学研究?新课标强调“三会”目标,要求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问题链教学就要先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促进知识结构化,实现深度学习,从而培养推理意识、模型意识等核心素养。钱老师还分享了问题链设计三原则: 基于真实情境,聚焦核心问题;遵循认知逻辑,构建层级结构;预留思维空间,鼓励多元生成。

mmexport1740128445411.jpg

  英语教研组组长张宇老师谈到,要深化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学校英语组将着重关注聚焦理论,学思互动;链接课例,加强研究。具体来说就是围绕新课标开展专项学习活动,借优秀教师城乡牵手活动,由牵手老师带领吕墅小学全体英语教师,根据关键词展开阅读学习。以专题讲座和交流互动的形式提升吕小全体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运用理论指导教学。

  继续围绕“指向思维进阶的小学英语问题链教学的实践研究”展开研究,将重点研究“基础链”——针对文本事实性问题、“探究链”——联系生活的问题、“拓展链”——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真实地发生;青年教师每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研究撰写相关课例,全组教师基于课题对课例开展个性化修改,以达到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进阶提升的目的。

mmexport1740128477082.jpg

  综合术科教研组组长于烽老师从课程体系、问题设计、备课研讨等多方面多维度展开讨论。

  1.完善课程体系:依据国家课程方案,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完善综合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课程,又有满足学生特长爱好的选修课程,更有为学生量身定做的特需课程。

  2.精进作业设计:严格落实作业设计要求及标准,建立基础性作业、创新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组合机制。并以单元学习目标为导向,创设大情境,将“课堂+作业”紧密联系,系统研究、联动优化。内容上讲求高度融合、注重思考过程、开放综合;形式上讲求多样性,如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操作、表演等。

  3.问题设计的合理性:确保问题链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问题之间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4.学生参与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时间把控:预设每个问题的解决时间,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进度。

  6.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应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7.集体备课与研讨:鼓励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策略,分享教学资源,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同时,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寻求解决方案。

  8.观摩课与评课: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并进行评课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提高。

mmexport1740128489958.jpg

  学校顾俐校长认真聆听了与会教研组长的发言,并带领全体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思考“科学提质增效”“课题项目落地”“教研方式变革”这三个问题,帮助大家理清三者的关系,建立联系,形成综合融通思维。

  她对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提出三点希望:

  1.树立角色意识。各位组长作为学科组整体建设的大脑层,既是团队的引领者、策划者,也是项目课题的学习者、研究者,更是提质增效的实施者、变革者。在丰富自己的同时赋能师生、赋能团队发展。

  2.建立团队文化。各个学科组、备课组因为学科的特质、引领者和成员的不同,本身就带有不同的底色,组长要有带领团队的思想和理念,要带领大家形成共同愿景和使命感,营造积极的团队氛围,实现共同目标,让老师们在团队共进中有方向、有追求、有归属。

  3.清晰团队目标。聚焦“提质增效”五项行动,带领老师们理解和转化新课程标准,对标学科质量标准,通过教研方式的变革推动课题项目研究和课堂教学变革,培育具有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学生,培养具有学科教学和跨学科教学胜任力的教师,为新课标的落地贡献本土智慧,为师生共长积聚力量。

7ED301F99E721ADFD003FF373DCDBD85.jpg

  最后,刘校长传达了新北区2025年春学期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教学改革提质增效的“358”行动:明确三个时间节点、推进五大课改行动、深化八项课题研究,为新学期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开展清晰了行动路径。

mmexport1740128507628.jpg

  教研组是教学智慧的孵化器,备课组是课堂质量的护航者。学校集体教研与备课让零散的经验汇聚成系统方案,为每一节常态课注入专业力量。在“双减”背景下,教研组正发挥着教学智库的关键作用,即解构新课标、研发分层作业、建立校本资源库,让减负提质从口号变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而每周备课组活动如同教学显微镜,通过教材深研、学情把脉、教法推演,将40分钟常规课打磨成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成长阶梯。

  新的学期,学校教研备课组拧紧一股绳,从单兵作战到集团作战,从个人智慧到集体智慧,在组内碰撞产生乘数效应,构建起符合学校学情的教师专业发展共生圈。

  (文:宦慧华 摄:潘笑)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