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绿芽新,田野耕耘希望深。为进一步提高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深入研读新课标,聚焦言说品质提升,探索语文教学新路径。2月27日上午,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联合常州市张丽娟名教师工作室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一、课例研究呈匠心
徐佳老师执教三下《鹿角与鹿腿》,徐佳老师以闯关的模式重塑课堂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心情藏在语言、动作、神态里的言语秘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激发学生的创意表达。充分的朗读指导让课堂妙趣横生,配乐演读故事更让学生生发出展示的激情。
刘芹老师执教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她以一个时间轴带领学生们回顾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再将学生们对于李大钊的初步印象进行分类,以父亲、革命者两种身份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解读人物品质。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故事背景资料,课中给予相关文学作品,破除了学生与时代的距离感。
二、听评促思共提升
两节精彩的课堂展示结束后,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研究室分年级组进行讨论。思维碰撞,灵感生花。
一年级金超老师发现徐老师聚焦寓言本质,巧妙导入激趣。通过师生互动提问唤醒学生对寓言体裁的认知记忆,引导学生建立"读故事→析形象→悟道理"的学习路径。紧扣课后习题要求,以"小鹿心情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进而得出“心情藏在神态动作里”,给予学生品读的思维抓手;对比"咦、唉"等语气词,体会从惊喜到失落的情绪转折。
二年级田静老师认为《鹿角和鹿腿》这堂研究课导入环节极具创意,教学过程中,引导方式灵活多样。在课堂互动上,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尊重不同见解,营造了活跃且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充分体现了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对新课标的深刻理解。
三年级周玲老师认为徐老师讲练结合,将学生的生字词学习落到实处,并结合生活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整个课堂在读中悟情,入情入境,徐老师结合语气词、标点、故事情节等进行老杜知道,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思。同时搭建了足够的框架,帮助学生进行故事的复述和演读,板书设计十分精妙。
四年级周菲老师发现刘老师立足于学生视角,为了缩小学生与时代的认知差距,学生自发搜集了资料,教师也运用了丰富的多媒体。重视语言实践,感受到了人物的品质。同时遵循了文本的特点,分析多重身份下的人物形象,并辅助以资料补充,引导学生触摸到革命形象,感悟革命精神。
五年级王洁老师说刘老师考虑到学生虽有一定阅读基础但对革命文化题材理解有难度,刘老师制定了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环节紧密相连,逻辑清晰。学生在逐步深入的学习中,理解不断深化,思维得到锻炼。紧扣单元语文要素,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体会人物品质,同时运用查阅资料辅助理解,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李大钊的形象。
六年级许阳老师认为本课教学条理清晰,教师深情导入,迅速带入历史情境。通过细致讲解与互动讨论,学生深刻体会了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与牺牲意义。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课堂感染力,学生思考积极,氛围热烈。教师引导得当,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整体而言,本课成功实现了情感教育与知识传授的双重目标,印象深刻。
三、名师引领明方向
研讨最后,仲桃副校长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表现进行了点评和引领。她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堂上的教学机智。同时她希望老师们在备课过程中的学段要求要更加明确,在行课过程中的情境贯彻要更加深入。聚焦30+10课堂模式,深入思考10分钟练习的设计与评价,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春风化雨润桃李,教研花开满园香。在探索与实践的征途中,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与常州市张丽娟名教师工作室携手并进,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专业成长的舞台,更为学生们点亮了智慧与情感的明灯。正是这源源不断的教研探索与创新,让龙二小的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相信龙二小的老师们会带着这份收获与启迪,继续在教与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共绘教育新篇章!
撰稿:李彦
摄影:汤晨钰、程杨
审核: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