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寻访留青竹刻非遗文化 争做强国文化自信少年
发布时间:2025-03-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尹媛 张诚

  3月1日上午,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三(5)向阳花中队的17名队员来到常州清园,寻访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常州留青竹刻及其传承人徐敏、范千里老师。

030301.jpg

  初识留青竹刻,感悟方寸世界之美

  常州清园是常州留青竹刻传承人徐敏老师的剔筠轩艺术工作室所在地,也是常州市廉政教育园、市科普教育基地。

  进入剔筠轩艺术工作室,范千里老师为队员们讲述了留青竹刻的制作工序、历史渊源和代表性的竹刻作品。队员们了解到,常州留青竹刻作为常州三宝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它通过在0.1毫米的竹青上,进行多留、少留、不留、微留等刻工,与红色的竹肌相衬托,表现大自然的千态万物,集合了诗、书、画、印、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030302.jpg

  保护传承发展,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徐敏家庭是一个具有特色的竹刻世家,公公范遥青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留青竹刻大师,徐敏本人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竹刻研究会成员,儿子范千里是常州市代表性非遗传承人。

  非遗的根本在于传承群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从事留青竹刻30年,徐敏老师认为非遗不能只是家族传承,更要在社会公众中得到传扬。从一开始在街道的支持下开办竹刻传习所培训传承人,到开办面向公众的“竹筠里的春天”等非遗公益课堂,带动他人创业,再到通过网络直播宣传,为非遗传播开辟新路径,她一直致力于让留青竹刻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徐老师就是想通过这种形式告诉大家:“哦,原来非遗就在我们身边”。

  寻访中,队员们还注意到徐敏老师以电影《哪吒》为原型创作了主题作品,活灵活现的哪吒把件让同学们爱不释手。正如徐敏、范千里老师所说,留青竹刻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活态传承,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030303.jpg

  开启竹刻体验,感悟工匠坚守精神

  作为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江苏好人、市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最美家庭代表,徐老师荣誉等身,但是她从不主动宣扬这些,她更愿意称呼自己是匠人,竹子“清廉、谦虚、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的品质是他们家最美家风的映照。工作室中,徐敏老师的工作桌只占据了一个小小角落,多年来,每天早上6点雷打不动“开刀”,白天竹刻,晚上写书法、画画,是她的生活常态。

  谈起家庭教育心得,徐老师谦虚地表示自己经验不多,她不热衷电子产品,而是热爱钻研竹刻技艺,甚至家中都没有电视。耳濡目染之下,儿子范千里也从小对竹刻、书法、篆刻兴趣浓厚,所以她鼓励家长们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

  最后,在非遗老师的讲解指导下,队员们进行了留青竹刻初体验,在指尖感受非遗魅力。拿起小小刻刀,队员们开始练习给竹段去皮,虽动作不算熟练,倒也像模像样。其实,在留青竹刻学习中,仅这项技艺的学习,就要三年!在一刀一刀的刻画中,队员们更加加深了对徐敏、范千里老师工匠精神的敬佩。

030304.jpg

  队员寻访感悟

  在留青竹刻非遗文化的寻访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行走到刀尖上的竹刻艺术的魅力,更敬佩非遗传承人坚守与传承的工匠精神,他们一刀一画呈现出的强大文化自信更深深感染了我们。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我们要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学习、保护、发扬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