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教研正酣。3月17日下午,河海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以“课标落实落地 课堂简约高效”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两堂风格迥异的公开课、教研共长的说课环节、多维度的互动研讨、专家校长的精准点评,不仅展现了语文课堂的深度与温度,更点燃了教师们对教学创新的思考与热情。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教研盛宴,感受语文教学的智慧与魅力!
公开课观摩《白鹅》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随着学生清脆的朗读声,《白鹅》一课在朗读、思辨、演绎中层层展开。曹帆老师以“如何通过文字感受白鹅的高傲”为主线,设计以下活动:
1.朗读探秘:从平翘舌音到多音字辨析,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语言的韵律,体会“高傲”一词的精妙。
2.对比发现:通过“叫声、步态、吃相”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明贬实褒”的手法,勾勒出白鹅既傲气又可爱的形象。
3.情境演绎:学生化身“鹅语翻译官”,用动作和语言还原白鹅的“左顾右盼”“大模大样”,课堂笑声不断,理解悄然深化。
4.思辨升华:“作者为何要写狗?”“高傲的白鹅是否也有可爱之处?”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丰子恺先生对生命的细腻观察与幽默笔触。
公开课观摩《军神》
“你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由李佳怡老师执教的《军神》,以“魂”为核心,通过微电影情境创设和细节品析,带学生走进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感悟英雄人物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
1.镜头聚焦:学生化身“金牌导演”,为课文划分“问诊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四大场景,并选取“一声不吭”“青筋暴起”等特写镜头,深入体会人物内心。
2.角色代入:“如果你是刘伯承,此时在想什么?”通过想象补白、心理模拟,学生感受到“军神”称号背后超越常人的坚韧。
3. 联系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自身受伤经历谈起,深度引导学生理解“神”的深层含义——不仅是身体的忍耐,更是精神的高度自律。
《两小儿辩日》说课
当文言文遇上辩论赛,课堂瞬间“火花四溅”。支慧老师以“太阳远近之辩”为切入点,带领学生穿越千年,感受古人的思辨智慧。
1.读中悟法:通过划分停顿、辨析古今异义,学生自主疏通文意,发现“辩论”的语言技巧——反问、举例、对比。
2.思维碰撞:小组合作完成“辩论推理表”,用现代逻辑重构古代观点,再现场景化辩斗,学生金句频出:“近大远小是视觉误差!”“早晨凉爽是因角度不同!”
3.跨学科融合:融入科学知识解释“太阳远近”,打破学科壁垒,培养综合素养,揭秘辩论结果。
专家视角:鲍书洁校长点评
本次教研活动诚邀了新北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鲍书洁校长做高位引领。她肯定了河海实验小学语文学科组在深度教研上做的努力尝试,对于年轻老师的课堂,除了赞许更给出了宝贵的提升意见。从“目标落实”“学生主体”“素养提升”三方面对课堂进行精准把脉:
1. 《白鹅》:介绍丰子恺时突出其漫画语言与散文风格的关联,避免生平罗列。梳理文本逻辑,重点解析对比、比喻对“明贬实褒”的支撑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对比手法中的递进逻辑,强化朗读体悟高傲神态。还要通过“抓关键词—析修辞手法—悟情感表达”的梯度设计,实现语言建构与审美鉴赏的统整。
2. 《军神》:建议要分清两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握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将重点放在刘伯承手术后与沃克医生的对话部分,从刘伯承“七十二刀”的回答中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让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自己加上提示语。对于课堂最后一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分小组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一部分进行复述演说,不一定要抓住整篇文章的内容。
3. 《两小儿辩日》:古文教学应围绕“明确观点-论证观点”展开,分为四个层次:第一,通过诵读古文梳理文意,借助思维导图复述故事,培养基础理解力;第二,解构论证逻辑,引导学生掌握举例、反问、对比等论证方法,通过课堂辩论实践应用;第三,拓展文化认知,结合文本拓展孔子形象,从而挖掘其可贵的品质;第四,建立古今联结,联系“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等经典辩题展开逻辑思辨,分析总结其论证策略。
结语:教研,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
在语言实践中培植思维,在文化传承中滋养心灵。这场教研活动,不仅是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教育初心的回归。未来,河海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将继续以课标为舵,以学生为帆,在创新与实践中,驶向语文教育的更深处!(拍照:巢薇 撰稿:汤佳雯 审核:陆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