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拂间寒意渐褪,暖意悄然漫溢。值此春暖花开之际,奔牛实小的语文教研活动如期开展,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在多媒体教室认真听课并参与了评课。二年级的邢晓娟老师以清新灵动的教学,呈现了一堂充满诗意与童趣的语文课。
《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童话。课文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生活中的苦与乐,表达了“我”这只小虫子对生活的热爱。通篇运用拟人化的描写,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小虫子的世界,和小虫子一起懊恼,一起快乐。语言幽默、俏皮,富有童趣。
课堂上邢老师创设了“虫虫辩论会”的情境,以“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为思辨支点,串联三大任务“明虫心”、“感虫忧”、“留虫趣”,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符合新课标“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的要求。通过角色扮演、想象画面等方式,邢老师引导学生深度研读文本,落实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任务群目标。此外,邢老师还设计了多元的识字途径,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使学生善于识字,丰富词汇,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由知识到方法,由方法到技能,由技能到习惯,低年段识字教学的目标在课堂中悄然达成。整堂课在孩子们的童言稚语中迸发哲思,于趣味盎然的角色转换间播撒生命教育的种子。
课后,邢老师针对所执教的课例进行及时反思,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所得所思。其他老师们对课堂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点评,畅所欲言,谈体会,说收获,提建议,大家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低段语文教研组长何静娴老师充分肯定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要在情境中提升孩子对整篇文章的概括归纳能力,提前渗透篇章意识,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还要利用好辩论会这个情境,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地去分析小虫子不好的原因;写字环节如果设置成评选“最佳虫虫书记员”,根据书写美观度和速度来评判,会更贴合情境。
教无涯,研不止;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此次教研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学习交流的机会。相信老师们定能在今后的教研中不断沉淀自我,同心齐研,向学而教。
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供稿 撰稿:邢晓娟 摄影:陈佳明 审核:贺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