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研“数”绽芳华,聚力共成长 ——常州市第五轮丁志根优秀教师城乡牵手活动(四)
发布时间:2025-04-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潘笑

  莺啼催草长,风暖柳抽新,校园生机盛,数韵浸初春。为帮助教师用好新教材、落实新课标,帮助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落实数学学科育人价值,同时发挥优秀教师城乡牵手的示范、引领作用,赋能教师专业发展,4月9日上午,三井第二实验小学丁志根校长和吕墅小学的李欣老师通过两节研讨课帮助我们共研新课标导向下的教学新路径。

  课堂展示,教师探航

  李欣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李老师结合“做中学”的核心理念,以生活情境“搬鸡蛋”为切入点,通过摆鸡蛋模型、摆小方块、拨计数器等多元化的活动,逐步实现从具体操作到抽象符号的思维进阶,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同时让学生在多次观察、比较和表达中,提升学科素养。

  丁志根校长执教六年级《数的再认识》一课。丁校长以“计数单位”为主线,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整数、小数、分数都表示“有多少个计数单位”;回顾小学阶段认识数的历程,形成以“计数单位”为核心的整数、小数、分数知识网络;引领学生感悟数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

  互动点评,共研成长

  课后,李欣老师剖析了新课标对数概念的教学要求,阐述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同时也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IMG_6013.JPG

  马老师认为李老师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课结合主题情境,经历数鸡蛋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让学生体会十个十个加或十个十个减的方便;借助小方块操作,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几个十与几个十相加减的合理性”;利用计数器拨一拨,体会计数器帮助计算的便利,进而逐步形成清晰的口算思路;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实物到小方块再到计数器理解算理,最后通过几个层次的对比,抽象计算方法,提升运算能力,感受计算的价值。其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每个重要节点,生生之间的活动太少;2.活动要求可以再简单明晰一点,让一年级的孩子能快速读懂;3.在新授环节,34+20的算理学生交流得太少,教师指导可以再细致点,用好板书,让每个学生都能积累活动经验。

IMG_6014.JPG

  丁校长紧扣新课标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对李欣老师的这堂课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首先肯定了李老师的数学基本素养非常高,其次课堂结构十分清晰。但是在有些细节的处理还可以再推敲,比如在让学生板演方法的时候,还是要遵循教材,让学生圈一圈;书上的例题和“试一试”要让学生在书上写一写、填一填,要用好教材。

IMG_6026.JPG

  教材解码,名师领航

  刘小峰校长对于丁校长的示范课也发表了自己的学习体会:1.情境导入,凸显学科育人价值;2.多元表征,凸显数学表达的多样化;3.指向目标,凸显数学目标的敏感性;4.以生为本,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5.素养导向,凸显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同时刘校长也希望每个青年教师能仔细研读教材,将新课标真正落到教学实处。

IMG_6015.JPG

  通过本次活动,丁校长也给我们提出了具有实操性的教学建议和指导:1.提升教材解读的能力;2.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该讲的讲,该收的收,适当点拨,多让学生说说应该怎样算、怎么做;3.交流展示时:①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②正确利用学生资源,运用希沃软件技术让学生能边圈边说;③教师的小结要高于学生的小结;4.教学过程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丁校长的高位引领为老师们准确理解新教材、有效运用新教材、切实落实到课堂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实践启示。同时将此次活动作为深度研究的契机,践行新理念,立足在课堂,学无止境,奋楫勇进。

IMG_6027.JPG

  通过此次学习和研讨,老师们对新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向产生了更清晰、深刻的认知与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定将以新课标为引领,以新教材为抓手,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将新理念、新策略融入课堂,助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推动教育教学质量迈向新高度。

  (摄影、撰稿:陈贝玲)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