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一场充满思维碰撞与智慧交融的教学研讨活动在常州市飞龙实验小学报告厅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香槟湖小学金弘毅、飞龙实验小学坎丽娟两位老师围绕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请帮我一下》开展同体异构的教学活动展示,特邀王丽雅博士带来专题讲座。市教研员戴慧老师、区教研员王瑛亲临现场指导,飞龙实验小学潘建强校长和沈丽亚副校长全程观摩,共同见证。全市各校骨干教师近200名教师齐聚一堂,共研教学之道。
同题异构课堂:童趣情境下的多维思辨
在同题异构课堂展示环节,金弘毅、坎丽娟两位老师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设计,对同一课题进行了精彩演绎。金弘毅老师以汪汪队莱德队长发布任务驱动学生探究学习,以传统文化故事《司马光砸缸》引导学生面对困难不要慌。通过课前设置求助信箱搜集学生困难,了解学生们的典型性困难,并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这些困难需不需要帮助,利用教材资源风筝挂书上带领学生分析求助技巧,用情景模拟演一演来深刻理解运用求助技巧,并通过莱德的温暖信箱任务为下一课教学做铺垫。坎丽娟老师则以黄小豆这一贴近儿童的卡通形象情境创设为切入点,课前玩炒黄豆的游戏,课上夹黄豆的活动体验,通过夹黄豆感知困难,进而讲述自己生活中的困难,结合生活实例,层层递进地启发学生,课堂通过需不需要求助这一问题展开思辨,通过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求助的技巧,通过教学评的一体化有效地解决重难点,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有序。两位老师风格迥异却殊途同归,充分展现了同题异构的魅力,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多元的教学思路。
学术讲座:解码教材中的道德叙事密码
活动下半场,王丽雅博士带来主题为《走向深度意义对话:小学德育教材中道德叙事的变革及教学启示》的专题讲座。她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案例,深入剖析了道德叙事的内涵,讲述了教材中道德叙事的变迁,揭示了道德叙事的意义流动与生成,分享了道德叙事实现深度意义对话的路径。讲座过程中,老师们认真聆听记录,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专业引领:从课堂实践到理念革新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戴慧老师高度肯定了两位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针对教学环节的优化提出专业建议。教师要学会反思,在以往教学活动中老师们缺乏对行为价值的思考,王博士的讲座就挖掘出活动本质内涵。教学内容的选择,因为学生更关注自身经历与感受,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们要从侧重他人故事转向强化学生故事的选择。针对本次活动,戴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老师和学生都得到成长,以后要加强与高校及专家合作,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
此次活动以“同题异构显匠心、专家引领明方向”为主线,不仅呈现了两节兼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示范课,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对话,为参会教师提供了“看见教材、看见学生、看见教育本质”的多维视角。未来,飞龙实验小学将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继续深化“生活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推动教研成果向日常教学的深度转化。
(撰稿:马璐 摄影:金慧姝 审核: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