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劳动教育内涵,搭建家校协同育人平台,4月18日,河海实验小学钱恂志愿服务工作室开展“我与植物共成长”主题实践活动。活动特邀家长代表开设植物养护科普课堂,通过“观、听、闻、问”四维实践教学,带领小志愿者们探索自然奥秘,践行绿色责任。
四维感知解锁养护密码
活动以“一观二听三闻四问”为主线展开。在家长导师的引导下,小志愿者们首先走进公益林,实地观察月季花与新疆果树苗的虫害情况,直面植物生长真实挑战;随后聆听绿植养护专题讲座,系统学习病虫害防治、光照水土调配等科学知识;互动环节中,孩子们通过嗅闻迷迭香等植物的天然驱虫气味,直观感知生物特性;最后通过问答环节,深入辨析“喜阳与耐阴”“酸性与碱性土壤”等种植要点。
播撒绿意培育责任担当
实践环节中,钱恂老师向每位小志愿者分发薄荷种子,要求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播种,并持续观察记录生长过程。“叶片每天长几厘米?”“光照不足时茎秆会倾斜吗?”孩子们在记录本上画出“薄荷生长日记”,用图文记录科学发现。钱老师强调:“养护植物如同培育品格,需要日复一日的耐心与责任心。”据悉,工作室将于6月举办种植成果交流会,通过对比观察报告、评选“养护小专家”,进一步巩固实践教育成效。
此次活动将家校资源融入劳动教育,通过“知识输入—实践输出—长期追踪”闭环设计,引导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养成科学思维,在持续守护中感悟生命成长。正如家长导师所言:“一株幼苗的茁壮,既是自然教育的活教材,更是孩子责任心与毅力的试金石。”未来,工作室将继续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让公益精神在劳动教育的真实情境中生根发芽。(撰稿:钱恂 摄影:钱恂 审核:田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