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牵手教研并肩行 共研共思共成长
记常州市沈亚萍优秀教师城乡牵手第七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0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晓娟

四月芳菲,教研正浓。为深化城乡教育协同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430日,常州市沈亚萍优秀教师城乡牵手第七次活动在奔牛实验小学顺利开展。本次活动聚焦科学教学实践与学科素养培育,通过课例展示专题讲座和评课研讨等形式,为城乡科学教师搭建了互学互鉴的平台。

课例展示 各显身手

徐敏艳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用种子繁殖》一课,以种子这一自然元素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探索植物生命奥秘的奇妙之旅。她从学生经验出发,借助视频和资料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式,激发对“种子繁殖”的探究兴趣。学生通过解剖一颗蚕豆种子,仔细观察其内部结构特征,将种子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联结逐渐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生存智慧。

沈亚萍书记执教四年级《环境变化以后》她以“寻秘中华鲟”为切入点借助“三折页策略”引导学生解析中华鲟、雷鸟、北极狐、面包树等生物适应缓慢环境变化的不同方式及意义。学生运用百度DeepSeek搜索工具了解“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生物会面临哪些挑战?”最后,学生化身“生态工程师”分组设计葛洲坝改良方案为保护长江中华鲟建言献策。整堂课融合教材与技术工具,以问题驱动思维,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构建知识、在实践参与中培育生态责任感,为科学教育与责任教育结合提供了生动范例。

名师讲座 引领方向

沈亚萍书记在《立足科学学科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专题讲座中提出小学科学教育应紧扣时代需求,依托学科实践性、实证性等特质,将社会责任感培育融入教学。她建议从教材中挖掘生态保护、科技伦理等责任教育元素,并通过校园实践、社区科普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与社会参与中,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将科学认知转化为守护自然、服务社会的行动自觉,实现从知识学习到责任践行的提升。

评课研讨 碰撞思维

在课堂教学展示后,老师们开展深度评课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围绕情境创设梯度、思维引导路径、技术赋能效度及素养培育策略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也对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春风化雨润无声,城乡携手共前行。此次城乡牵手活动以“实践·引领·赋能”为导向,既展现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深度学习的范例。教育之路漫漫,我们将继续以课堂为媒,以学生为本,在共研共享中书写城乡教育的温暖诗篇。

 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供稿   文:王水英  图:戴艺  审核:贺成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