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落实小初学段衔接协同育人,5月15日下午,新北区小初衔接工作室(西部)数学学科研讨活动在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奔牛初级中学顺利举行。新北区小初衔接工作室(西部)领衔人肖洁副校长,新北区小初衔接工作室(西部)数学学科学科核心组成员以及西部片区各校六、七年级的数学备课组长及部分骨干教师齐聚于此,围绕“小初衔接视域下的课堂样态”共研共思。
课堂筑基 多维共育
九里小学易赛龙老师执教的《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动手操作分一盘桃,给予学生直观感知,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明晰分数的意义。在拓展练习中,丰富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加深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把握,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
奔牛初中张焱老师执教的《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回顾小学阶段的一一列举的策略引入新课,在找等量关系中引入方程求解,让学生感知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案问题,可以结合列举法处理,而二元一次方程组则可以求出唯一解。学生在多次巩固对比中强化方程思想和列举法的应用。
思辨共生 精研致远
奔牛实验小学殷清老师作了《解码数学“思维升级”——从算数到代数、几何的跨越式衔接》讲座。殷老师从教学策略的角度,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享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突破思维瓶颈,助力学生实现“思维升级”。
随后,两位上课老师分别进行了说课。奔牛实验小学的颜琳老师和奔牛初级中学的刘三萍老师对两位上课老师的课堂进行评课。颜琳老师对易老师的课堂教学充分肯定,认为易老师在课堂中的每一次比较都紧扣知识重点,在反复比较中凸显分数的本质,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的深度理解,发展学生思维。刘三萍老师认为张老师的课堂框架很清晰,教学目标明确,课堂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做好每一个知识点的总结。
锚定方向 淬炼远行
新北区初中数学兼职教研员、奔牛初级中学邹凌志主任就小初衔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两点宝贵建议:一是无论在小学还是初中的数学教学中,要着重建立数学模型,多引导学生去找题目中的基本量,对基本量进行转化,给学生提供一个抓手,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模型,就会提高对数学的自信心;二是要还给学生一个安静的课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肖洁校长分享了在小初衔接工作中的经验与做法,探讨了未来工作的重点与方向,对未来的小初衔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大家一致认为,小初衔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小学和初中教师共同努力。
本次活动尝试对小初衔接教学进行探索,小初衔接永远没有终点,一直在路上,让我们在正确的方向上走出最远的距离。我们是教育麦田的守望者,以衔接为种,以情怀为壤,在“行有所达”的实践中,以“匠人精神”雕琢教学品质,以“守正创新”培育时代新人,在教育的年轮里,助力孩子健康快乐地奔赴下一个赛道。
(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供稿 图文:颜琳 审核: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