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幼儿园>>文章内容
聚焦项目式学习,支持幼儿在“做灯·玩灯”中的深度探究——春江幼儿园综合区游戏沙龙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婷

  2025年10月27日,全体教师齐聚音体室,开展了以大2班多功能区“做台灯”活动为核心的项目式专题研讨会。活动中围绕材料投放、环境创设、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四大核心维度,通过视频剖析,聚焦问题,分组演示等方式展开深度研讨,旨在精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游戏指导水平。

  环节一:结合现场,各抒己见——聚焦材料投放与环境支架,分享观摩所见。

  活动伊始,顾滢滢老师率先登场,结合现场展示的PPT、幼儿设计图及活动照片,详细介绍了本班多功能区“做台灯”活动的创设思路、区域布局及幼儿当前的活动进展。随后,主持人李倩云老师引导大家围绕“两次观摩经历+现场呈现”展开交流,聚焦“材料投放”与“环境支架”两大核心维度,分享对活动现场及幼儿状态的观察与思考。教师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后梳理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1.“欣赏”完成经验输入;2.游戏记录表将想法转化为可视化的计划;3.通过“材料”提供物质支持;4.通过“制作”达成自主创造。构成了一个从激发灵感、规划行动到实现创意的的自主探究过程。

a4291f35a701842ceb27cbe31fb35efa.jpg

  环节二:聚焦问题,互动研讨——锚定核心难点,碰撞支持策略。

  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研讨会进入“聚焦问题、互动研讨”环节。结合前期观摩与现场分享,主持人李老师将核心问题进一步聚焦:材料投放是否适宜幼儿游戏?幼儿游戏现场情况玩得怎么样?围绕这个问题,老师们对接游戏现场,以“问题+策略”为核心展开互动研讨。梳理出具体可落地的策略,如:对标灵感+精准匹配,做到“展示什么、对应投什么”;多元组合+联结生活,让材料“多功能”,推动材料“跨用途组合”(如气球+毛线打造立体灯身、透光纸+镂空模板做灯罩),打破单一用途限制;丰富类型+适配需求,让创作“多样化”。

  环节三:分组演练,梳理策略——模拟真实场景,让策略“可操作” 。

  为让研讨出的策略从“想法”变为“可执行”,活动进入“分组演练”环节。在场老师随机分为2组,模拟开展5-10分钟的现场分享交流。“幼儿”需在演练中模拟“制作台灯时遇到固定不稳(如吸管灯柱插在纸盒灯座里总歪)、找不到合适承重材料”的场景,“教师”则要运用前序研讨的“材料优化”、“环境支架”相关策略回应。演练现场氛围热烈演练结束后,全体老师共同补充优化,让策略更贴合实际教学场景。

bb74b903e9fc7a2e1a5bbc5cb403b7da.jpg

  环节四:总结提升,方向引领——凝练成果共识,明确下一步路径。

  研讨会最后,孙婷婷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 在“下一步方向”上,提出了几个策略要点:第一,项目活动组织路径(如多功能区推进)不能仅靠单一班级案例,需对接多个班级样本,通过不同做法的关联与碰撞,让经验依据更充足,避免教师理解模糊。第二,教师溯源现场、阐述观点时,需在“还原现场-对接分析-提供策略”的逻辑基础上,补充理论支撑(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项目式活动相关理论书籍,让策略输出更具专业性与说服力。第三,材料投放不能脱离两个核心:一是幼儿游戏现场反应;二是项目核心经验与目标——明确“灯”项目涉及的艺术(如镂空/球形灯的造型审美)、科学(如灯柱固定的结构稳定性)等领域核心经验,让材料投放(如透明灯、南瓜灯对应材料)精准匹配经验目标,避免盲目投放。

1c0e858f4e929cdf84a5f52f658fb47d.jpg 

  本次研讨会以“材料”“环境”为切入点,通过分享、研讨、演练、总结,让教师们明晰了项目式活动中材料投放与环境创设的核心逻辑,也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项目活动与区域游戏、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王婷  拍照:陈豆豆  审核:李倩云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