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沐浴在六月的雨幕里,在今天6月24日上午,迎来了难得的大好阳光,河海实验小学习作组在录播室开展了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区级课堂观摩活动。
第一堂课,于慧老师执教四下习作8《故事新编》,这是基于“童话本体”跳脱之上的重塑创作,于慧老师紧扣“情节”启发学生的无限想象。从温习故事入手,以伴随学生童年成长的三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自然而然地引出话题,将学生带入一个新的情境,兔子想要一雪前耻,再来一场龟兔赛跑。
整节课,学生在课堂上悟情节的创设方法、悟情节的表达方法、悟故事的新编方法,然后针对领悟的内容进行自构,构句,构段、构文,在他们多次自构的过程中,穿插不同层级的评价目标,层层递进,促使学生不断修改完善,写出得意之作,找到写作的成就感。
第二堂课是牟奕蒙老师执教三下《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以老师有特点的名字“孩子王”导入,给学生讲名字的由来,启发他们的思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五颜六色的气球就是学生联想到的五花八门的名字,也是他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人,更是他们五彩斑斓的生活。呼吁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习作源于生活,习作就是生活。
随后,芮雯组长做了《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的微讲座。从“与智者交流,悟向”,“与课堂对话,悟法”,和“与学科融合,悟趣”三方面言简意赅的向全区听课老师介绍了“教为不教”教育思想下小学“自悟自构式”习作教学的理念以及学习探索的过程。
最后,薛特针对这两堂课,结合统编版的理念高位引领深度剖析“教为不教”教育思想下小学“自悟自构式”习作教学。统编很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力。由读到写的过程中,要在课堂形成一个空间,让学生放手创造。续编要有思维导向,新编也要“温故知新”。突出学生思维的创造,儿童生活在故事中的再现,从说到写,是有一定的难度,老师要利用追问,丰富学生的概括,给予学生一个支架,让学生悟出新的结构。
写作要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要义。畅所欲言,打开学生的创作之门,生生交流,打开学生的素材之门,从兴趣出发到素材的选择就完成了自悟自构的第一步。自由言说,打开学生表达之门,表达的过程就是语言内化的过程,就是二次自悟自构,认真续写,打开学生书面表达之门。体现中段习作的教学特点:打开兴趣,口头为辅,书面为主,评价促进。最终写作的奥义就是:儿童生活的再现,表达真情实感。
薛特对习作组这样高效简洁的教研活动大加赞赏,这样的形式通过深度研讨,使得每一次研修能持续走进、激扬、涵养教师生命,促进其专业力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