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省教研室第12期重点课题《中华成语文化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汇报会在省奔中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总课题组负责人、省中华成语研究会会长莫彭龄教授,省教研室课题管理中心朱纷主任,江苏教育报刊总编曹连观总编,南京晓庄学院郭骏教授,江苏理工学院赵贤德教授,原《全国优秀作文选》主编姚卫伟先生,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姜爱萍总编,以及8个子课题项目的负责人和基地单位代表。会议由中华成语研究会秘书长吴瑞亚主持。省奔中子课题项目代表王冬虎、翟建刚、沈国英出席。
该课题是由长江学者、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和莫彭龄教授领衔,于2017年12月申成功报,2018年6月开题论证,吸纳了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无锡市堰桥实验小学、常州市新北区飞龙实验小学、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南京市赤壁路小学、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世贸小学、昆山市玉山镇新城域小学、张家港市新塍小学等八所学校申报的子课题。
在会上,课题组核心成员吴瑞亚首先代表总课题组汇报了结题报告。他在汇报成果时总结,在教学方面,形成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学为主”的“成语+”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素养方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落地,基本形成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核心素养培养机制;在教师发展方面,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成长建设稳步推进,出版了《成语知识词典》,共发表了106篇论文。
接着,翟建刚老师汇报了省奔中研究的子课题《开发实施成语文化校本课程发展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省奔中课题组基于校情学情,立足成语文化,着眼于发展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开发与实施成语文化校本课程,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成语文化实施方案获江苏省一等奖。近几年,成语文化在省奔中已由侧重于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成为推进学校课程、智慧课堂建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2020年,以成语文化为基础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树人课程体系建设”,已立项为常州市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翟老师先是阐释了本课题组对课题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联系起来,确立了成语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切入点的观点。省奔中课题组通过研究,构建了成语文化校本课程建设框架,确定了课程结构、内容与实施策略,分年级序列化推进课程建设,开发实施成语文化校本课程的实践:特色校本课程——“成语+学科” 课程群、融合教育的“树人课程”体系,以及主题讲座、知识竞赛、成语作文、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等。省奔中课题组成员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举办了多项重要的成语文化活动,社会影响大。
随后,张家港市新塍小学、南京市赤壁路小学、无锡市堰桥实验小学等子课题单位代表依次汇报了各校围绕课题开展的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实践研究的活动与成果。
与会的专家们对本课题研究的成果连连称赞。朱纷主任认为本课题组团队力量大,主动性强,研究过程稳步扎实,研究内容落地生根,成果丰硕。曹连观总编指出,成语是个宝库,本课题扎根于中小学,以成语文化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与研究,有灵魂,有特色,很扎实。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不仅着眼于语文学科,还拓展到学校文化的各个领域,是课程实施的典范。姚卫伟主编评价本课题研究高端,接地气。赵贤德教授认为本课题内容丰富,成果丰硕,质量上乘。郭骏教授称赞本课题组打造了一个高效有力的科研共同体。专家们还对本课题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了很多建言良语。
本次结题汇报会是对以往成语文化研究工作的一次小结,展望前方,任重道远。本次结题汇报会是对未来成语文化研究工作的一次动员,是一个加油站,精神百倍,信心满满。
撰稿:翟建刚;摄影:陈益锋;审核:顾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