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双减”我们在行动/四年级数学组实践活动
走进“升与毫升”的奇妙世界
发布时间:2021-09-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韦庆杰

    除了我这样的小孩,

还有谁会爬上樱桃树?

我双手抓住树干,

眺望外面的世界。

我看见隔壁的花园,

里面开满了鲜花,

还有更多的好去处,

是我前所未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四年级的第一堂数学课让每位同学走进了真实问题情境中,感受了“升与毫升”的奇妙世界。对于同学们来说,升和毫升这两个词一点也不陌生,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上都能见到他们,如:饮料瓶,洗发水……可这些物品的容量到底有多少呢?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四年级数学组老师精心设计了“寻找生活中的升和毫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升和毫升”探寻记

(图片1)(图片2)

图片1.png

图片2.png


瞧,超市的各个货架上,到处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瓶子罐子上标有升和毫升的字样,真是数不胜数。容量为1升的冰红茶,245毫升的100毫升的养乐多……同学们边寻找边记录着。通过超市之旅,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容量大的物品用升作单位,容量小的物品就用毫升作单位。

图片3.png看!超市里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啊!哦!这一回,我可不是馋嘴来挑零食的。我是小记者,我有任务哦!前方——目标出现啦!
图片4.png

这是我平时最喜欢喝的饮料啦,你们看,原来毫升就藏在这里呀!

图片5.png

5升的油和800毫升的陈醋都被我找到啦!

图片6.png

让我来考考你们,几个500毫升等于1升呢?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我们在家里也找到了不少升和毫升做单位的物品

 

 

 

 

 

 

“升和毫升”大探究

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利用学具,合理设想,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小组合作、实际动手,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倒一倒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挤一挤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通过“玩水”让学生了解杯子容量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为学生提供“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量杯量筒”我设计

做一做
1升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1升的容器,找一找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容器,估一估,再用这个自制的容器测量不同容器容量的大小,从而真实的感受1升,对升有更加直观形象的感知。

图片17.jpg

图片18.jpg

图片19.jpg

“升和毫升”我记录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小小的单位让我大开眼界

图片20.jpg

图片21.jpg

图片22.jpg

“升和毫升”我评价

咦,他们在干什么?快随我们的镜头去看一看吧!

图片23.jpg

图片24.jpg

图片25.jpg

图片26.jpg

图片27.jpg

 

“评价体系”下的数学教学,一定是严谨而快乐的!在“升和毫升”一课中,我们融“知识+实践”为一体,以情境活动为载体,聚焦实践过程中的学习体验、生活数学里的学力习得、真实场域下的任务驱动,让评价研究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我们相信,相信四年级的紫藤娃们勇于实践,乐于探究,定能成为热爱生活的数学小达人!

撰稿:唐海楠   摄影: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审核:殷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