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立足的根本。为精准把握教学成效,科学规划教学方向,6月29日上午,西夏墅中心小学全体数学教师汇聚一堂,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质量分析会,以数据为基石、以问题为导向,共探教学提质新路径。
备课组分析
三年级数学整体表现优异,计算和操作能力显著提升。然而,部分学生在理解题意和分析问题方面仍存在不足,生活经验不足也影响了知识的灵活运用。为此,后续教学将采取分层教学、关注后进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及激励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年级数学整体表现较为扎实,学生在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上有所提升,但部分学生在概念掌握、几何与空间思维方面仍存在不足,尤其是数位与计数单位混淆、三角形分类理解不深等问题。学困生基础薄弱,学习态度和习惯需进一步改善。后续教学将强化计算训练,深化概念教学,加强几何教学,优化解题策略,并狠抓后进生辅导,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五年级数学整体表现情况较好,但学生在计算和解决问题方面存在较大挑战,尤其是简便计算和概念掌握不熟练。学困生基础薄弱,学习态度和习惯需进一步改善。后续教学将加强计算能力培养,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和思考的习惯,狠抓后进生辅导,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随后,六年级各班任课老师分别点评1-5年级质量分析中的量亮点,并站在高年级的角度,对该年级的数学情况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经验分享
袁恩钰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审题粗心、表达随意、检查敷衍的问题,分享落实“圈读审题—分步书写—角色检查”三大技巧:通过圈关键词、读题三遍强化信息捕捉;规范数字符号书写、分步列式清晰呈现思路;引导“小老师”角色重点核查数字、符号、结果及单位。提出关键在教师示范、常态坚持、及时反馈,将技巧转化为学生的习惯与能力,为数学学习夯实基础。
金乐老师围绕“数学思维的培养”分享方法,她提出一是培养数感:联系生活场景(如购物计算折扣),用游戏(24点、数独)强化数字关系理解,结合记忆(如圆周率口诀);二是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拆解问题步骤,圈画关键词,画图辅助分析;鼓励试错与提问,引导开放式讨论(如“是否有更优解法”);三是错误分析训练:通过自主查找计算或公式错误,像“侦探破案”般梳理思维漏洞,深化理解。
陈艳芬老师分享了她的培优补差策略,针对班级数学成绩两极分化问题,从思想、行动上双管齐下:通过谈心、家校联动激发学困生动力,培养学习习惯;课堂实施“强带弱同桌”、分层练习(基础/中等/拓展题),结合每周测评动态调整;备课优化分层教学,优生强化思维拓展,学困生夯实基础,注重即时反馈与互动,兼顾生活关怀,促进全体学生均衡发展。
讲座分享
刘玲老师围绕苏教版一年级“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单元进行讲座分享,讲述了如何立足单元视角进行数运算教学。她强调该单元在小学数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其知识脉络,提出了创设情境、借助直观、对比沟通和分层练习等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升运算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刘老师还指出,关注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把握方向
紧接着,韦小露老师以六年级区测卷为切入点,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区测命题方向分享。她从试卷的整体架构、题型分布入手,剖析每道题的命题意图,还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分享命题时如何精准把握知识点与能力考查的平衡,让在场教师收获颇丰。
高位引领
最后,方婷副校长提出四点重要指引。其一,守好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以热忱与担当投身教育事业。其二,精准定位目标,兼顾学生个体差异与学校学科要求,明确发展方向。其三,深耕课标研读,将其贯彻于教学全程,确保教学科学系统。其四,优化过程举措,重视培优补差,关注学生体验,积累活动经验,回归教材根基,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此次数学学科期末质量分析会,为我校数学教师明确了教学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将紧跟课改趋势,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全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编辑:秦雨欣 拍照:秦雨欣 审核:韦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