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学科教研】教学研究促成长 专家引领明方向
发布时间:2021-10-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红亚

  九月,秋高气爽,硕果累累。为进一步推进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深入研究高认知课堂的落地路径。9月30日,泰山小学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会议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数学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朱红亚老师主持,并有幸邀请到新北区教研室陈建伟校长与大家共同研讨。

  聚焦课堂 促思维生长

  蒋蓓雯老师执教了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本节课蒋老师以闯关游戏贯穿始终,先通过热身运动,回顾几个几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再创设具体情境,通过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最后,在一次次的闯关中进一步明晰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与实际含义,整节课,孩子们不仅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挑战的乐趣,更收获了思维的生长。

1.jpg

  教材解读 寻数学本质

  巢一开老师就《乘加乘减》进行了教材解析讲座。巢老师从梳理教材内容结构和编排特点、把握教材内涵实质、分析学生的学情和教学思考与建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巢老师通过纵向对比,清晰梳理了本课在教材编排中的地位;通过横向对比多版本教材凸显了苏教版教材的优势,他认为,苏教版对于《乘加乘减》这一课设计,从情境设置到目标的制订都充分兼顾学生的学情,例题设计不是为了教学两步计算的式题的计算,也不是教学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为学生以后继续学习口诀以及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巢老师的分享有理论支撑,有个人思考,为我们后续的教材解读提供了范式。

3.jpg

  互动交流 激思维火花

  在课后评价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在思想交流中不断优化《乘加乘减》的教学设计与板块推进。

  芮剑琪老师指出,到底为什么需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本课教学中,学生对此的理解还不到位,教师应加强学生对具体情境中蕴含的算理的理解;同时乘加乘减的学生资源可以并列呈现,提高资源交流与反馈的实效。

  仲琴老师设想,在教师直接出示乘减时,可以加上动态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减的内在含义,加强算式含义与具体情境的结合。

  刚刚进入教学岗位的新老师们也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花冰洁教师认为在请学生解释算式含义时,可以请学生具体说一说算式里每一个数分别有什么含义。施胜男老师建议在闯关第三环节,学生说完所有算式后,可以将之前的题目全部呈现,增强学生对乘加乘减的直观感受,聚焦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专家引领 明努力方向

  陈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高位引领,他充分肯定了蒋老师作为年轻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肯定了我校数学教研组采用的“课堂教学——教材解读——集体研讨”的活动形式,是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最后陈校长就本次研讨内容提出了几点建议:

  1. 高年级课堂要有大单元的结构意识,将前后内容进行勾连,让学生的思维不间断;

  2. 低年级课堂需要进一步加强常规训练;

  3. 课堂推进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高品质参与课堂的比例。

7.jpg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泰山小学数学组将立足现实,砥砺前行,力求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成长,让老师在教研之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收获更美的风景。

 (摄影:戈鋆潇  撰稿:冯佳雯  审核:朱红亚)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