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动态>>文章内容
聚焦课程领导力 提升育人生长力
——新北区徐燕娟卓越教育管理人才成长营第二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3-12-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燕娟成长营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推动国家课程与特色课程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共绘教育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深远愿景,20231212日,新北区徐燕娟卓越教育管理人才成长营全体成员走进三井实验小学举行的第五届课程博览会现场,开展为期一天的研修活动。

出席本次博览会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有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会长赵世平、常州市政府港澳台办谢巍处长、常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戴文伟、苏轼第三十世孙苏东、常州市新北区教育局人事处潘晨光处长、原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毕鉴忠、常州市摄影家协会青年分会主席张霆。

版块一  跨学科学习:基于影像艺术的诗词美学实践研究

【跨学科·课堂展示】

三井实验小学教研组长赵丹老师与六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课《期会东坡·定风波》。

课堂上,赵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得其词意;通过想画面,联结摄影学科感受思想感情,体会苏轼的人物形象。赵老师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哲学,激发用不同的艺术形式继续研究苏轼的兴趣。

当诗词与摄影相遇,文字与镜头都成为了传递美的桥梁,让孩子们跨越千年,看到一位生趣盎然的东坡先生,触摸到一个豁达开阔的灵魂。赵老师打破学科壁垒,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使学生徜徉在波澜壮阔、动人心魄的中华文化之美的历程中。


【主题分享】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青年分会主席张霆分享了《期会东坡》创意摄影的跨界探索。作为摄影师,他用心捕捉大自然的美景,并用自己独特的摄影语言来解读和表现东坡的诗词意境。


张霆老师生动、专业地讲述了自己充满艰辛却乐趣无穷的创作过程,深化了学生对苏东坡诗词背后的性情学养、道德情操以及思维方式、人生观念等的认识,用作品告诉我们美有不同的传递与解读方式。左滑欣赏张霆《期会东坡》

作品【插入文件夹(张霆摄影作品)图片】

 

【沙龙研讨】

参加课程博览会的嘉宾还与井小的师生展开了一次跨界、跨龄的沙龙,大家聚焦课堂,畅聊感受。

14.JPG

首先,赵世平会长高度赞扬井小跨学科学习的创意设计和学生的精彩表现。赵会长还漫谈了苏轼与常州不解的情缘,苏东坡一生漂泊,随遇而安,但对常州情有独钟,常州也成了他人生旅途的终点。赵会长讲述的东坡故事生动有趣、见解深刻,使孩子们感悟到苏东坡的家国情怀和达观态度,激励井小学子弘扬东坡文化,自觉提升素养。

15.JPG

鲍书洁副校长立足素养,向与会嘉宾和师生介绍了井小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顶层设计。语文组基于高年段跨学科主题“中华文化 世界共鸣”设计了“走进苏轼”项目式学习,赵丹老师执教的《期会东坡·定风波》就是项目式学习的成果之一。鲍校长以该项目为例,阐释了学校课程教学的变革指向及策略。

16.JPG

苏东,东坡第三十世孙,讲起东坡,他饱蘸深情。作为东坡后人,他致力于宣扬和传承先辈文化,潜心研究,躬行不辍;同时还不断精进学习,提升自我。学生对话苏东先生,与东坡共赴千年之约。

17.JPG

“摄影家进校园”是我校摄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戴文伟主席也主张充分运用摄影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让摄影进校园,普及摄影知识,为更好地推进青少年摄影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8.JPG

这个学期,六年级的学生读苏词,识苏轼,品人生,深深地浸润在东坡文化和东坡精神中,他们纷纷以精美的手账、丰富的文创来致敬苏轼。在学生创作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更深入的理解、更深邃的思考、更丰盈的情感体验

19.JPG

【校长寄语】

上午活动的最后,徐燕娟校长勉励孩子学习东坡精神,在逆境中活出潇洒的人生,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中华文化始终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版块  求原课堂:指向学习方式变革的求原课堂实践研究

【求原·课堂展示】

三井实验小学课程处副主任范玉婷执教了求原课堂《马鞭》。范老师挖掘京剧艺术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教学,探索学科育人的新路径,充分体现了井小求原课堂的特质:让学习目标更好地承载课程的育人价值,让学习内容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的需求,让学习活动更好地支持真实学习的发生,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专题讲座】

好的教育立足人的教育,需要教师读懂孩子,读懂生命。周建忠,原南通大学副校长,现为南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统编本《语文》教材主审专家,他为老师们带来了专题讲座《生命诞生·人类起源·进化过程——关于人类童年的永恒记忆》。

周主任的讲座风趣幽默,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帮助我们厘清儿童生长发育的起点,从而更好地了解儿童,教好儿童,寻找到新时代教学改革的突破点和发力点。

版块三   课程领导力:聚焦真实问题   探索新课标实践路径

 

【沙龙研讨】

 

学校课程建设是影响学校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培育室领衔人徐燕娟校长聚焦“学校需要怎样的课程建设?怎样提升教育教学领导力?”引领成员聚焦真实问题开展无组织沙龙研讨,并即时汇报思维碰撞的成果。

 


 

飞龙实验小学蒋熙玲副校长对标新课标要求,分享我们日常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真实问题,如:目标定位简单化教材解读能力弱学习方式的单一化教学评不一致等。学校要聚焦关键问题,优化推进校本教研,作为校长,要深入第一现场,推动主题教研的深化,融合聚力各部门,做好学校跨学科的规划力,提升学校教研的统整力,从而改变老师育人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龙城小学周亚军副校长,聚焦跨学科学习,从为什么跨?怎么跨?怎么评?三大维度进行了分享。他认为只有目标清晰的跨学科才是真实有效的。育人要综合,真实世界的问题不是单一的问题,而是融合了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学校课程处要提出顶层设计。跨学科需要创新,要不断提升教的学习力。评价标准不改变,老师的操作也就会变得模糊一片急需出台跨学科学习的评价标准。

 

学员展示2.jpg

 

三井小学丁志根副校长认为在探索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是案例研究。鲍书洁副校长介绍了三井小学在顶层设计的过程中,是如何基于问题,设计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案例。 

 


 

最后培育室领衔人徐燕娟校长基于研修主题《校长课程领导力之我见》,提出校长有顶层设计的能力。课程与教学也要规划和设计,要从问题出发,要从标准出发,要源于孩童的发展。 如何实施?她要求聚焦国家课程,每一个学校选一个点,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推进。作为校长要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徐校长总结.jpg

 

山高自可登临上,水深不妨涉足知短暂的研修充实而又忙碌,来自成长营学员将奔赴自己的岗位,在学校教育走向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的征程中,发挥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展现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学习心得】

徐燕娟校长学习思考:  源于生命的思考: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启蒙,生命的进化启迪我们如何设计我们课程,我们寻找到了课程必须要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生命的成长规律,彰显学科育人的价值我们的课程一头挑起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一头挑起了儿童生命的张力活力      

 

   周亚军副校长 学习思考:周建忠教授关于《生命诞生 人类起源 进化过程》的讲座启发着我们每一个人思考。自然选择的目的并不是让最强者生存,而是让每种生物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小池塘。对于学校来说,就是要眼中有儿童,要看到每个鲜活生命个体的独特价值,他们都应该获得属于他们成长的丰富体验和精彩人生。

 

吴海燕副校长学习思考:教育是精神的熏染和扎根,是引领学生身心成长的多边活动。今天的学习给我很多启发,教育应该尊重生命独特性,引领学生发现自身价值与潜能,引领其积淀核心素养,做会思考的人、有信仰的人、可持续发展的人。

 

李小艳副校长学习思考:人,社会,生命,都有抱团取暖交往集聚的天性。生活圈,关系网,时代潮及独特的你成就了了一个有你的真实世界。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让学生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通过互助,交往,合作,分享习得本领,创造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顾俐副校长学习思考:对生命的回溯,让我们产生对教育强国的思考,以目的观之,让每个孩子身体强壮,创造力强盛,责任心强大,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主要追求。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要让教育回归本真,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因此,学校课程教学应以素养为导向,培育未来新人;以实践育人为导向,全面走向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合作中学;以综合育人为导向,在学科与生活的双向融合中发展学生。

 

王宣艳副校长学习思考:从生命诞生,到人类起源,再到自然进化,都不是让强者生存,而是多样生物、多种样态的同生共长。工作室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聚焦,就是聚焦教育教学过程的真实问题,在对照标新课程要素的过程中,探索教材实践的更优路径,让所有人都能找到各自的规律,实现自己的发展,促进真正的成长。

 

蒋熙玲副校长学习思考:周建忠教授的讲座让每一位与会者都能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它指向人的终极关怀,不仅关注当下,更面向未来。人的最好的教育应该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爱温暖生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适应社会、时代要求,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学习实践,成为有思想的改革者、有学问的实践者、有情怀的教育者、有道德的垂范者、有魄力的领跑者。

 

苏春花副校长的学习思考:生命是多元的,生活是立体的。教育无边界,学科无边界,打破传统学科教学之间的藩篱,建构跨学科主题学习,让课程真正指向人的发展。课程建设要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链接生活链接时代,让学生站在课程正中央。

 

李倩云副校长学习思考:一是管理者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周建忠教授的讲座带领我们一起追溯生命的起源,探究儿童的成长,让我们跳出现有思维定式,打开视角,立足儿童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一起重新构想教育的未来。二是为师者要跳出学科看学科。今天的两堂课,基于全息阅读,跨越艺术的边界,架起了文字和摄影的美妙联结,给我们呈现出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也启发我们不能局限在自己所教学科,要具有跨界思维、融合思维,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夏虹副校长学习思考:1.一切基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创设综合性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以及完整地面对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2.一切指向培植教师综合性思维的提升。激活教师学科与生活、学科与学科融合的大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持续自觉发展,生成关怀生命的专业自信。3.一切依托课程内容的综合融通。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积极寻找最佳的课程内容融通点,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整合多种学习资源,大胆利用多种学习方式,以求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撰稿:蒋熙玲 徐丽菲   摄影:王宣艳  茅丽   审核:丁志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