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弘雅教师|英语:聚焦主题活动,助推素养生长
——记常州市“新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教学骨干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4-05-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恽丽玲

  春和景明,步履不停。5月17日全天,常州市“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各校英语学科责任人和骨干教师齐聚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参加市生态区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市“新基础教育”研究学会主办、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承办,旨在研讨“新课标”和“新基础教育”理念背景下小学英语学科主题活动教学,探寻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价值理念与实践特质。华师大“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袁德润教授亲临现场指导。学校党支部书记钱丽美全程参与本次活动。

  扎根日常  实践成长

  课堂是教师践行理念的主阵地。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杨文婷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主题活动课《The surprising food》,整节课目标达成度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表达。杨老师注重真实场境的创设,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通过“选择食材、制作购物清单、模拟购物过程、讲述制作过程”四大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英语交流的氛围,在真实的语境中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层层递进,实现语言的综合运用。

  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恽丽玲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主题活动课《This is ChangZhou》。恽老师通过创设为外国友人制作旅行攻略的真实任务,设计听说读写看等一系列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综合性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语言表达,在活动中实现重心下移,进一步提升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对家乡常州的文化自豪与热爱之情。

  且思且行  且悟且进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而得之,不思而不得也。思是为学之本,而反思研讨则为教学之源。

  课后,由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英语学科负责人耿周霖主任向大家介绍了本校英语组研究项目——“以真实场景为基础的主题活动”。它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事件所设计的主题活动。以真实场景为基础的主题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各学科技能解决生活中复杂问题的一种能力,既是对语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运用,也是对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提升。耿主任也以英语组团队做过的一些尝试为例进行展示,如飞蚂蚁Donation、十岁成长礼Birthday Party,儿童节买卖Mini Market等,让在场的老师们对我校研究项目有了更加系统、深入的了解。

  随后,两位执教老师结合“新基础教育”理念,分别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主题分析、场景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说课交流,分享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在整个磨课过程中的一些反思与困惑。

  接下来,在场的其他老师结合“新基础教育”理念进行了评课交流。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周敏颖老师认为,杨老师的课堂是一节有意义的课。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到了新的语言知识,得到了思维能力的提升,还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成事中成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曹丽娟老师认为恽老师的课堂实现了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科间的融合,给学生搭建了真实的语言支架,在开放的结构中捕捉生成资源,带着学生进行了一次英语实践体验之旅。东坡实验小学副校长肖丽老师谈到,两节课的教材解读有深度,关注到横向与纵向的衔接;情境创设有思考,从教材走向生活;活动设计有梯度,推进有序,师生有生长。东青实验小学周琴主任分享,两节课都能基于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适度拓展。夯实语言基础,实现有效沟通;创设真实任务,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丰富活动成果,发展学生多元能力。

  专家点评  指点迷津

  专家赋能助成长。随后,袁德润教授对两节课进行了肯定,她认为这样的主题活动课符合新课标要求,符合“新基础教育”理念,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用英语做事。同时,袁教授也从“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学及健康地发展这一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她强调,主题活动课应更关注语言,以更好地凸显英语学科的本质属性。我们要明确课堂的定位,为活动服务;考虑英语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运用所学语言,真正实现用英语做事;选择主题时要考虑语言的限制,选择与已学语言适配度较高的主题,促进学生主动、顺利地参与学习;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升语言的正确度、灵活度、地道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尝试运用。

  讲座引领  春风化雨

  高位引领蕴能量,主题指导明方向。下午,袁德润教授以“教-学-评一体化漫谈”为题给大家作了主题讲座。她结合“新基础教育”理念,梳理“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评价应贯彻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通过解读新课标中的具体案例,联系“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重心下移,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和个体差异,评价要全面、准确、灵活。接着,袁教授对标新课标,详细阐述了“新基础教育”的相关概念及教学方式,指出一线教师们或对新理念产生的一些误区,“新基础”强调评价是课堂互动推进的底层逻辑,要把评价的责任还给每个学生,教师要进一步建立专业自信,立足日常做研究。

  教育需要理论的滋养。袁教授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又有落地生花的实践指导,给与会的一线教师指引了方向,大家对“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活动最后,市生态区英语学科责任人朱明亚老师对一天的学习研讨作了简单总结,要求各校责任人和骨干教师回校后全面传达活动精神,并带领同组老师好好内化今日所学。

  研究之路漫漫,必上下而求索。在华师大“生命·实践”研究院和市学会的引领下,我们将持续在“新基础教育”这方土地上深耕细研,追光前行!

  撰稿:周敏颖、周玉婷

  拍摄:刘文英

  审核:朱明亚、恽丽玲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