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激发学生艺术创作兴趣,九里小学艺术教研组开展了以《能干的手》为主题的教研课,艺术老师们共同探索生活化美术教学的新路径。
课堂伊始,路老师以一则趣味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画能劳动,天天干活不说话”为引,瞬间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在“猜谜寻答案”的互动中,学生们异口同声喊出“手”,轻松自然地切入本节课主题,为后续教学筑牢趣味基础。
随后,课堂进入“观察识手”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伸出自己的手,仔细观察手掌的纹路、手指的长短,再与同桌的手对比。“你的手指比我的粗一点”“我的手掌心有好多细细的线,和他的不一样”,学生们通过亲手触摸、直观对比,不仅发现了手的外形特点,更体会到“每一只手都是独一无二的”。紧接着,路老师通过现场示范“手影变变变”,将手掌变幻成小鸟、小狗、小兔子等模样,又展示了“手作造型”图片,从手影到手势,让学生直观感受“多变的手”所蕴含的创意,课堂氛围愈发活跃。
最受期待的“绘手创作”环节到来时,学生们早已跃跃欲试。他们拿起画笔,有的认真勾勒自己手的轮廓,细致描绘指节纹路;有的发挥想象,将手变成“大树的枝丫”“小鸟的翅膀”;还有的为画中的手搭配了鲜艳的色彩和趣味背景,每一幅作品都充满童真与巧思。创作结束后,教师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我画的是妈妈的手,因为妈妈的手会给我做饭”“他把手指画成了彩虹,特别好看”,在轻松的点评交流中,学生们学会欣赏他人作品,也进一步明晰了创作中的优点与改进方向。
此次《能干的手》美术教研课,以“手”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元素为载体,将观察、想象与创作有机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绘画技巧,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凡的手”所蕴含的美与力量。课后,艺术教研组围绕“如何更好地将生活化素材融入美术课堂”展开研讨,教师们各抒己见,为后续优化美术教学、提升课堂质量积累了宝贵经验。
(图:高宁钰 文:路英 审核: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