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校本教研|聚焦实验探究,优化作业设计
——记百草园小学第十三周数学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昀丹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11月26日下午,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齐聚录播教室,开展了一场内容充实的专题教研活动。

课堂展示:实验激趣,探究启思

活动伊始,两节精彩的研讨课依次呈现,展现了数学课堂的活力与深度。

刘霞俊老师为五年级学生带来了《怎样围长方形面积最大》一课。刘老师从“丫丫农场”改造这一真实情境切入,引导学生化身“小小设计师”,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动手操作、记录数据、分析规律,共同探究出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面积最大的奥秘。课堂并未止步于此,刘老师适时抛出新的思考:“长与宽相差越小,面积就越大吗?”激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欲望。学生们在又一次的实验验证中深化了认知。课程最后,问题升级为“靠墙围花圃”,学生在变与不变中迁移知识,思维层层递进,充分体验了数学建模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孙红婷老师执教了四年级的《可能性》。孙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摸球游戏”和“摸牌游戏”,带领学生在玩中学,在趣中悟。学生在“猜想—推理—实验—验证”的完整过程中,清晰地区分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并深刻认识到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随后的“装球”和“猜球”活动,更是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们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内化了对随机现象的理解,提升了逻辑推理能力。


交流研讨:碰撞思维,共研教学推进之道

观课结束后,进入了热烈的评课议课环节。刘霞俊和孙红婷两位老师首先就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课后反思进行了说课。随后,数学组全体教师各抒己见,从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学生探究的深度、课堂生成的把握等多个维度对两节课进行了深入剖析与点评。

研讨中,学科责任人曹琴老师围绕“如何推进课堂教学”进行了专题性总结与引领。她结合两节观摩课例,提炼出三大推进策略:一是“在教师点拨引导中推进教学”,强调教师应像两位执教老师一样,在学生思维的关节点设置高质量问题,进行适时、精准的点拨,成为课堂前进的“导航仪”;二是“在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中推进教学”,课堂教学要善于捕捉和利用学生生成的正确或错误答案、不同思路,将其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习在真实的认知冲突与解决中深化;三是“在生生互动中推进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辩论、互评等方式,营造思维碰撞的场域,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建构知识。曹老师的发言为全体教师如何有效组织教学、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与深度推进指明了方向。

专题学习:科学引领,优化作业

活动的最后一项议程是集体学习《常州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指南》。教研组长带领大家重点解读了指南的核心精神。

指南强调了作业的育人导向分层设计原则,要求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在设计与实施方面,倡导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真实情境与实践;精选作业内容,融入思维导图、数学实验等形式;鼓励书面作业、实践作业及跨学科作业的多样化;强调整体设计单元作业,确保作业关联递进;并依据学生差异进行难度分层,提供弹性与个性化选择。

在批改与反馈上,要求全批全改,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精准反馈与动态调整教学。管理与保障机制则包括建立作业“熔断”机制、形成“集体备课审核-建立资源库-公示与检查”的闭环校本管理,并通过专家讲座、案例研讨等方式落实教研支撑,加强家校协同。此外,文件还明确了三级监管体系,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本次教研活动,既有生动的一线课堂实践,又有深度的教学策略研讨和前沿的理论政策学习,三者深度融合,为我校数学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注入了新的动力。数学组全体教师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耕课堂,优化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助力每一位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撰稿、摄影:王昀丹      审核:胡珂)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