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工作室活动
挥别繁花似锦的五月,走进葱郁浪漫的六月,我们一起迎接充满活力的盛夏。本周,龙虎塘街道中心幼儿园各工作室相继开展了5月份工作室会议。
课题工作室:聚焦STEM课程环境,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活动开始,大家一起走进stem班级,从布局、作品呈现、区域划分、课程推进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探究味。回到会议室后,大家一起聆听了姚超和马高珍老师的stem案例分享,了解了大班幼儿在电路连接、机械旋转原理方面的探究能力以及小班幼儿在探索生命科学方面的探究与热爱。接着,付帅老师就stem课题方案进行了解读,大家结合实际工作对stem课程环境的优与缺进行了智慧碰撞。最后,汪惠琴副主任对活动进行总结:区域活动中不仅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的差异性、环境打造的多元性,课程版面的循序渐进性,还要关注区域之间的联动性,融合性!让孩子在探索中,操作中、合作中寻找游戏的乐趣,见证孩子的点滴成长!
自媒体工作室:聚焦班本课程,光影一览特色
班本课程的打造是我园走近儿童,走近童心的一大探索。本次自媒体工作室活动聚焦更多灵动立体的班本特色课程的展示。活动开始前,自媒体工作室的每位小伙伴都做了充分准备,结合当下热点和本班开展的特色活动进行了短视频的制作并上传共享。活动过程中,成员们畅谈自己印象深刻的视频,互相学习。大家分享了自己视频的选材原因、制作思路、视频亮点和存在不足。为了解决制作中遇到的困难,草根专家万丽莉老师从内容炫彩角度、视频技巧运动、视频特效专场、字幕解说等方面给予了专业的帮助和支持。最后,潘雯雯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智慧引领,她肯定了自媒体工作室在学校宣传报道中的优秀表现,并期待大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日常的教育行走中更加注重班本素材的积累,为学校视频号注入更多的活力内容!
绘本工作室:追集团调研后审视,寻绘本表演全视角
本学期绘本工作室攻坚项目是绘本表演游戏,以5月集团调研诊断为契机,工作室再次自我审视表演区“材料单一”的问题。活动中各班教师全面剖析班级的表演区现状,再探表演游戏的深度学习。活动最后,张丽主任在总结提升时指出:表演区材料投放有三大策略,一是从横向静态的角度,根据表演区的区块进行主题背景下多种材料的投放;二是从纵向动态的角度,根据表演游戏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动态的材料更新;三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根据幼儿核心经验学习与发展的变化进行及时地材料调整。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有自主发挥的空间与材料,并在主动与绘本、材料、同伴以及成人等多方互动中,真正让绘本表演游戏成为幼儿自发创造、自愿参与的游戏。
游戏工作室:遇见STEM,“育”见未来
为了实现我园STEM教育的有效推进,本月游戏工作室活动着力探索STEM教育与班级区域活动的融合。活动开始教师们走进优秀STEM研究班级进行现场观摩,并聆听了优秀案例汇报,在最真实的研究现场汲取优秀经验。接下来工作室成员对照STEM学习环境评估表,结合游戏现场,围绕“支持性游戏环境中的学习元素与材料支持”以及“今后可优化和调整的方向”两个话题进行研讨。最后朱宏萍主任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提升,望成员们能够完善班级STEM材料清单,并且关注在STEM项目推进的同时班级常规课程环境和区域游戏的打造。
智趣工作室:聚焦班级区域,发展智趣特色
智趣工作室会议伊始,大家首先学习了文章《走向创课:信息学科的教学进化》,在阅读和交流中厘清创课的特点。接下来,小中大智趣特色的典型班级介绍了各自班级中智趣环境的打造,幼儿游戏的推进以及和当下亮点活动的勾联。在分享的同时,大家充分感受到智趣在幼儿经验积累过程中助推作用!最后,各个班级结合在智趣特色打造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互动,让问题的解决多了更多的视角,打开了智趣实践推进的思路和眼界。戴佳媛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勉励大家对照评估量表进行对照打分,了解班级打造的空间,特别是对幼儿视力的保护也要特别重视,希望大家在智趣特色和stem课程融合方面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观察解读工作室:观察支持,助力游戏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观察解读工作室开展了“观察支持,助力游戏”的会议活动。会议伊始,由张花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巧用“表现行为”,读懂幼儿,让观察分析有理有据》,以观察现状出发,从“客观分析、关注过程、有理有据”三点分享了观察小技巧。与会教师通过讲座及视频现场练兵,在细致观察中深入剖析、在案例推进中寻找路径,为后期观察及区域活动的走向拓展新思路。
融合工作室:关爱特需,共促成长
4月底常州市开展了“多动症关爱周”活动,号召更多的人认识多动症儿童,对他们多一点关爱和支持。为响应号召,更清晰地认识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特征,实现对多动症儿童的精准支持,融合工作室借力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讲座,一起走近多动症儿童的世界。工作室活动上,大家围绕专家讲座视频重新定义“我眼中的多动症儿童”,结合案例大家掌握了更多对多动症儿童的支持策略:提供积极的关注、成人的辅助、任务分解、运用代币制……老师们从看见到看懂,从看懂到支持,共同助力多动症儿童的成长,一起聆听开花的声音。
资源工作室:群策群力共研讨,资源梳理助衔接
课程资源是课程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课程组织与实施评价的根本条件。本次资源工作室活动分成三个环节,首先通过对《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学习与理解,结合班级实际开展的活动,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其次,聆听教师对幼小衔接资源(小中生活资源)的课程推进,商讨后续还可以怎么优化?最后,现场老师们按照年段分成三组,结合思辨资源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拓展性,尝试将资源进行梳理。本次活动中,老师们以现场教研的形式寻找其亮点,各抒己见,发现不足,在争论中达成共识,为后期的幼小衔接资源提供有效支持和保障。
新教师工作室:聚焦核心素养,谈有效师幼互动
为更好实现新教师工作室“1+1﹥N”的成长效能,对接自身需求与自我成长,本次活动特邀优秀青年教师走进活动现场,聚焦实际案例谈高质量集体活动。全体新教师围绕“高质量集体活动具备怎样的特质?如何在高质量集体活动中体现有效师幼互动”等话题展开进行现场教研。每个人都能结合本周新教师考核课来谈感受与看法,有反思不足有对话碰撞有后期优化思考。最后,顾科望主任结合教研现场提炼了“有效师幼互动”的三个步骤,吴紫阳副园长结合新教师集体活动进行了实例剖析。期待每一位新教师在看别人想自己,真实践真研究的过程中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
教无止境,研之则鸣;学无止境,问之则深。工作室中的每位教师将不断追求教育教学的新高度,努力推动龙幼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撰稿:朱玉香 摄影:各园区老师 审核:潘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