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喜迎二十大 我为高新添光彩|匠心妙手花糕团 糯米喜庆丰收节
发布时间:2022-09-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秦家慧

秋风渐起,秋意渐浓,伴随着丝丝凉意,“秋分”节气渐渐走至人们身畔。是秋分,更是第5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秋天的喜悦不仅在庄稼的丰收,更在天地间万物的馈赠。农民的丰收,就是所有国人餐桌的丰收,为了庆祝这个节日,节日前夕,龙城小学三(4)糯米中队的少先队员们,走进了西夏墅镇梅林匠心铺,走近了那一位老匠人,走近了一段古老的非遗手工艺。

一 知晓  堆花糕团二三事

甫至匠心铺,队员们的眼神就被那花样繁多的堆花团吸引了!为了给队员们讲解相关知识,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常州市堆花糕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华焕仁爷爷和华娟萍阿姨来到活动现场,给队员们讲了和堆花糕团有关的知识。活动伊始,少先队员代表给华焕仁爷爷献上鲜艳的红领巾,一场非遗体验之旅就此开启。

二 亲历  堆花糕团巧手制

听完了那么多的书面知识,队员们已经迫不及待了。精美的糕团制作一般要经过和面、揉粉、笼蒸、冷却、蘸油、造型、上色、堆花、最后修整而成。

看着准备好的面团,队员们跃跃欲试,队员们跟着老师们轻揉慢制。步骤很多,没关系,小队员们一丝不苟,一点不松懈。做得不好看了,没关系,我们一点不气馁,重新来。就这样,通过一双双巧手的搓、捏、压、点、堆和施色,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在队员们的手里慢慢成型,这一个小小的堆花糕团,可蕴含着队员们满满的心血呢! 

三 对话  堆花糕团蕴传承

经过一番制作以后,少先队员们更加感受到手工艺人的不易,他们也很好奇,这样一门枯燥无趣的活动,华爷爷一家是如何坚持这么久的呢?他们也有一些问题想问呢!

Q:爷爷,你们这门手艺有多长时间了?A:我们家是四代传承,我奶奶向她妈妈学习,然后我13岁开始学习,现在已经近70岁了,然后现在我女儿也跟着我学这门手艺,代代相传下来,我们传承下来接近150年了。

Q:爷爷,我觉得你的手好巧,好厉害,有什么秘诀么?A:秘诀是没有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久练久熟,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在上面,手艺自然就好了。     

 Q:爷爷,你们学习这门手艺不觉得苦么?为什么还坚持学习呢A:苦是苦的,但是这门手艺总要有人传承,而且做着做着就喜欢上了,你们看,一块块没有生命的面团,经过塑造,就变成了一个个有灵魂的作品,不是很好么?听了的回答,少先队员们更加钦佩某某,他们也表示,一定会更加珍惜手中的劳动成果。

听了华爷爷的回答,少先队员们更加钦佩华爷爷一家了,他们也表示,一定会更加珍惜手中的劳动成果。

四 感悟  堆花糕团悟精神

一次短短的寻访,却给队员们带来了深深的心灵震撼,他们也纷纷找起了常州其他非遗技艺的相关材料,还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队员史婉妤:

这次堆花糕团的活动让我觉得很有趣。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座像小山一样的东西,还有一个镊子、一把剪刀和一条美丽的小鱼。一位爷爷仔细地教我们如何做小鱼,等我们都学会做小鱼了,就让我们小心翼翼地粘到那座白色的小山上,后来我们还做了荷花、将一座简单的小山装饰的五彩缤纷。后来,奶奶们还为我们准备了美味的月亮饼,我们参观了美丽的梅林村,还一起玩了滚铁环、抽陀螺,丢沙包。我很佩服那位教我们的老爷爷,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我觉得我们也应该传承传统文化,让这些美丽的瑰宝代代相传。

通过这次活动,糯米中队的队员们感受到了秋收时节的喜悦,也学会了珍惜劳动实践的果实,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手艺人固守本心的坚持。糯米中队的队员们也会带着本次寻访的收获,带着对传统手艺的尊重,继续走在劳动实践的路上。

(撰稿、摄影:秦家慧  审核:苏文艳)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