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映校园,研思启新章。在这硕果初缀、聚力深耕的时节,10月29日上午,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李志军老师带领一行12人走进常州市新北区罗溪中心小学,开展为期半天的课程建设常规调研工作,为学校课程建设和“双新”落地精准“导航”。



观课细评 研教提质
课堂是学习和落实“双新”的重要阵地,更是彰显教学质量的核心窗口。调研团队深入班级一线,全覆盖听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等13个学科共19节常态课,聚焦教学细节,精准捕捉课堂亮点与生长点。
语文课堂尽显情境魅力与思维深度:低段课堂上,教师化身“情境魔法师”,将识字、朗读融入趣味场景,手把手指导书写,搭建阶梯式表达支架,学生目光专注、踊跃参与,书写工整规范;高段课堂中,教师以“文本解密员”身份构建清晰教学板块,巧用AI新技术落地“讲练一体”,学生化身“小研究员”,朗朗读书声与热烈讨论声交织,展现出浓厚的探究热情。







数学课堂聚焦算理拆解与思维深耕:教师以“算理引路员”的角色,依托真实问题情境,将整数、小数乘法及数量关系层层剖析,通过对比变式、边讲边练深化理解。学生以“小数学家”姿态投入学习,推导算理时眼神专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解题过程尽显钻研精神。




英语课堂以趣味为桥激活语言运用:教师化身“语言游戏师”,将课文梳理为趣味学习流程,延伸至生活场景,通过多元互动点燃课堂氛围。学生化身“小外交官”,脆生生的读书声、满教室举起的小手、雀跃的对话练习,全程展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




班会课堂聚焦时间管理赋能自主成长:教师以“时间向导”身份构建“时间银行”趣味场景,引导学生直面拖拉、无规划等问题,通过小组探究提炼管理方法。学生化身“小管家”,热烈讨论、用心设计周计划,宣誓时的坚定姿态彰显自主管理的决心。


综合学科课堂则百花齐放、亮点纷呈:音乐教师化身“文化摆渡人”,体育教师担当“运动教练”,美术教师成为“美学向导”,科学教师化身“探究导师”,劳动、心理、道法、信息等学科教师各展所长,带领学生在多元知识世界中探索遨游,让学习充满趣味与温度。




















个别交流 精准把脉
在接下来的个别交流环节,调研团队的每一位老师,结合“双新”落地的要求,从真实的情境创新、结构化的教学设计、有效的师生互动、高质量的练习设计、教—学—评一致性等方面,对每堂课进行深入地剖析,也为教师专业提升提出针对性建议,引导老师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动态发展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凸显“灵溪课堂”特质。

















查阅资料 探实究真
围绕课程实施质量,调研团队对学校教学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包括各学科教学设计、学生作业批改、各学科教研台账等。通过对材料的检查,与教师的个别访谈,全面掌握学校课程落实细节,精准捕捉课程实施工作亮点特色与改进之处,用数据说话,不落下每一个细节。
汇报反馈 专业赋能
最后,调研组的全体老师面向学校的全体行政人员进行了集中反馈。调研组老师结合前期听课、查阅资料、个别访谈的情况,逐一进行了各学科教学和教研方面的情况反馈,肯定了学校课程建设、学科教研的优势,同时针对学校校本教研、新课标的学习和落实、新教材的研讨等方面提出中肯建议。











最后,李志军主任对整个调研工作情况进行总结,高度肯定罗溪中心小学师生展现出的“理念实、课堂活、师生优”良好态势,认可“灵溪课堂”理念在各学科的推进成效,还从课程建设、学业质量、教师发展三方面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刘四青校长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对调研团队的深入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专家们聚焦教学核心的精准反馈,既肯定了“灵溪课堂”实践成果与灵溪奇石馆等资源优势,也明确了教学改进方向,将为教师专业成长与课程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学校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立足课堂主阵地,深化新课标理念实践,扎实落实改进措施,持续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核心素养双提升。

此次调研为罗溪中心小学课程改革注入了新动能,全体教师将以此为契机,紧跟调研组老师的指导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深耕细作,在课程创新中勇毅探索,以更优的课堂形态、更合理的课程体系、更强的育人能力,谱写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撰稿:蒋河青 摄影:各组老师 审核:卢建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