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中学>>文章内容
铭记历史荣光 共筑和平未来
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组织师生集体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直播
发布时间:2025-09-0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赵安

  2025年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军乐激昂、铁甲生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在此隆重举行。为传承抗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响应国家号召,组织全校师生同步观看直播。

  盛典启幕:历史与未来的交响

  随着三军仪仗队擎旗迈步,阅兵式正式拉开帷幕。在党旗、国旗、军旗的引领下,45个方(梯)队以实战化、模块化、体系化编组依次通过天安门。徒步方队中,“刘老庄连”“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等历史荣誉部队的旗帜迎风招展,年轻战士们目光如炬、步伐铿锵,将抗战精神与新时代强军风貌完美融合;装备方队中,高超音速导弹、无人作战平台、水下攻防系统等新型战略重器首次亮相,彰显中国军队适应科技变革、打赢未来战争的硬实力;空中梯队掠过蓝天,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组成钢铁编队,划出捍卫和平的壮丽航迹。



  教室里,同学们端坐在课桌前,腰背挺直如松,双手平放在课桌上,目光齐刷刷聚焦于前方的多媒体屏幕。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洒入,在教室前方的五星红旗上投下光斑,与屏幕上直播的天安门广场画面交相辉映。

  青年担当:以奋斗致敬伟大时代

  阅兵结束后,同学们认真撰写观后感,抒发内心的激动。

  五(1)班 王瑾萱: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9.3阅兵式,这真是一堂生动而特殊的“课”!这不仅是一场展示国威军威的盛典,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看着军人们坚毅的脸庞和现代化的钢铁洪流,我懂得了正是有了他们的默默守护,我们才能在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学习,享受和平的阳光。和同学们一起观看,我们不时发出惊叹,共同的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激荡。这堂课让我铭记:和平需要实力来捍卫,而未来的实力就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同守护我们伟大的祖国。

  五(4)班 徐馨瑶:观看大阅兵后,我心潮澎湃,深受震撼。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气势恢宏的装备方阵,呼啸而过的空中梯队,无不彰显着祖国的强大实力与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抗战老兵饱经风霜的面容和庄重的敬礼,让我热泪盈眶,深切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先进的国产武器装备,让我为祖国的科技进步感到无比自豪。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我将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五(5)班 徐启瑞: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岁月的长河奔腾不息,那些曾经的烽火硝烟似乎已渐渐远去。然而,2025年9月3日的九三阅兵,却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打开了时光的闸门,将我们带回了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抗战岁月。如果你问我观看九三阅兵,最震撼的是什么。那么我想说最震撼我的不是陆上猛虎,海上蛟龙的两栖步兵战车,也不是鹰击出鞘,叱咤海空的反舰导弹。而是当镜头掠过受阅官兵时,我看到的是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他们咬紧牙关,眼神坚定,每一次敬礼都是一丝不苟,每一个动作都是千锤百炼后的整齐划一,汗水在阳光下闪烁,却依然保持着灿烂的笑容。是那些白发苍苍的抗战老兵们乘坐的车辆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时,路面的战士们齐刷刷的敬礼。这一幕,仿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年轻一代对前辈的崇高致敬,是对那段艰苦卓绝岁月的深刻铭记。

  七(9)班 丁铱诺这一天的阅兵仪式,是先辈们英勇抗战、不懈奋斗的结晶。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接班人。国家的强大,源于少年的奋发图强。我们要努力学习,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以汗水铸就国家的辉煌。阳光温柔地普照大地,洁白的和平鸽展翅飞入蓝天。让我们铭记历史,努力学习,让这和平盛景成为永恒,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七(3)班 李雨熙: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字字珠玑,句句深入人心。其中有一句让我感触颇深:“面对正义与邪恶,中华人民始终走在历史正确的方向。”是啊,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派出维和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始终秉持着正义与和平的理念,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让我深知,只有国家自身强大,才能在国际社会中赢得尊重,才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让维和行动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与支持。 阅兵仪式,不仅仅是一场盛大的仪式,它更是对中华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胜利的隆重纪念,是向全体人民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心的重要时刻,是向世界彰显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大国力、展示中国防患于未然精神与绝对实力的关键契机,同时也是提高民族士气、团结广大民众的重要途径。 中华强国,百年复兴梦正逐步实现。作为华夏子女,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定当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誓要以实际行动报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4)班 张铭希:在天安门城下,一支支受阅队伍整齐列阵,不畏骄阳,身姿挺拔。他们步伐一致,宛如钢铁长城,正如解说员所说:“一支支部队胸怀凌云壮志,搏击万里长空。”当他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经过天安门城楼时,纷纷庄严敬礼,那整齐划一的动作、坚毅自信的神情,展现出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强大力量,深深打动了我。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努力学习,为未来建设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紧接着,一辆辆武装车辆缓缓驶过天安门,各种新型武器首次亮相,尽显大国风采。看着这些先进的装备,我感慨万千。如今,我们的国家正经历着沧海桑田、日新月异的变化,已不再是昔日那个任人欺凌的弱者,而是以强大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成为让世界瞩目的强国。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八(12)班  王铖睿:八十四名炮手单膝跪地,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紫金色炮弹泛着一圈高光,挺立在箱中。钟声敲响,随着洪亮庄严的一声令下,一送、一发、一退,一声炮响冲膛而出,火光在炮管口闪烁着,爆裂着。一块块耀眼的黄白光斑,转瞬即逝。如雷鸣的爆响,撕裂了天空,穿越云层,随即冲击了我的心。我随即,似乎听到了鸦片战争中,虎门炮台的怒吼与之遥遥呼应;南昌起义中,解放南昌的轰响与之互相守望;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迫击炮的炸响与之远远相映;解放战争中,华蓥山上的山炮与隔空对望。八十响,纪念胜利;左右十四门,纪念抗争。这炮声,非即从响声冲击我们,也是在以警钟之响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警钟必须长鸣!”我们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以礼炮为念,爱我中华,复兴中华;以礼炮之鸣响,为青春之底色。国无德不兴,国无武不强。在礼炮轰鸣的指引下,我们学习科技,科技兴国。  

八(12)班  章译月:八十礼炮响起,人民解放军沉稳的脚步下,我们回望八十年前的东方,难解那万分感概。当中国军队方阵高呼“主席好”,坚定回响“为人民服务”,又亦或挺立展现“中国必胜,人民必胜”时,我看见站在天安门上的老战士们流下了眼泪,习主席笑着望东而视。千百年来,人民军队背负着希望,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铮铮铁骨为党和人民建立伟大历史功勋。而如今,他们又一次以身许国,为强国建设而奉献,为民族复兴伟业而奋斗。回望昔日,同一土地,战士们喝掉了最后一杯浊酒,马革裹尸还。面向今朝,千万雄兵传承抗日精神,展新成效。气势如洪,复兴伟业。和平鸽放飞的刹那,洁白如绒球,飘飞蔚蓝天。八十年前,《义勇军进行曲》的奏响,战场争扬鲜血,无数的妻子失去了丈夫,无数的儿子失去了父亲,无论他们有名亦无名,后世终会铭记,但本年轻气壮的战士却终是献出了鲜活的生命。历史承载了过去也启迪着未来,人类命运体休戚与共,中国人民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永远站在历史正确而进步的一边。中国人民愿意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更愿止戈和平,铸剑为犁。人类的十字路口下,是今日曾经照古人的感概,历史永恒。在时空与空间的坐标里,八十又一次投向东方正发展的中国。当和平与战争又相冲,历史何往?只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道路,将人类命运体筑牢。当我们站在国旗下,也许才了悟,铭记历史的时刻终会被历史记住,往后对历史何往的追寻只有开创未来。今长缨在手,当缚苍龙。当年长城今犹见,唯见又一新中国。

  八(1)班  孙文钰: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八十五面功勋旗帜上。“杨靖宇支队”“狼牙山五壮士”……每一面旗帜都是一座血染的丰碑,在秋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当镜头对准观礼台上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兵——他颤巍巍地举起右手,眼中闪烁着泪光却依然保持标准的军礼——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他敬礼的不仅是曾经的战友,更是一段永不磨灭的民族记忆。这庄严的敬礼,是穿越八十载光阴的精神接力,是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的信仰传承。从受阅方阵的整齐步伐,到翱翔长空的先进战机,再到地面隆隆驶过的新型装备,这场阅兵展现的不仅是国防现代化的辉煌成就,更是一种精神的生动诠释。这种精神,在抗战时期表现为“誓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奥运赛场上转化为“突破极限”的拼搏意志;在科研领域体现为“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代代相传,让中华民族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能屹立不倒。


  实践育人:以多元载体厚植家国情怀

  中天实验一贯坚持将思政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学校不断开展“时政评论赛”“校新闻发言人”“模拟法庭”“暑期民生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时代观念与责任意识。这次观看阅兵的活动对学生而言更是一场弥足珍贵的思政教育课,它将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合力肩负起育人的使命,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这场阅兵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号角。中天实验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既有家国情怀又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撰稿:赵安 摄影:赵安、潘舒、顾菁 审核:李博、顾菁、江春强)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