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却从不会冲刷掉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当卢沟桥上的石狮凝视过烽火,当南京城里的梧桐见证过苦难,那些 “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早已深深镌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让复兴的脚步更加坚定。在第3周升旗仪式上,三1中队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启了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的展示。
首先,来自三1中队的三位队员做自我介绍。
升旗手蒋孝正: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三1中队的蒋孝正。今天我当上升旗手,我感到十分荣幸。上课时我积极举手发言,下课我按时完成作业。我热爱运动,比如跳绳、跑步等。我还是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谢谢大家。
护旗手辛姝畅:大家好,我是三1中队的辛姝畅,我很荣幸能成为本次护旗手。看着国旗在眼前飘扬,我特别开心,也特别光荣。我会认真站好每一秒,用最好的状态守护国旗,也会继续努力,做个爱学习、爱集体的好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上一层楼的,谢谢大家。
护旗手翟嘉萱: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三1中队的翟嘉萱。我很荣幸当上本次的护旗手,我会用最精神的样子守护国旗。我的爱好是画画、跳绳。我会在平时继续努力,做大家的好同学,老师的小助手,谢谢大家。
随后,三1中队的队员们带来演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秋风送爽,天高云淡,在美丽的校园我们刚刚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们既看到了一个腾飞的民族,也不会忘记这个民族曾经屈辱的历史。9月18日,是一个令中华儿女痛彻心扉的日子。
94年前,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大规模武装进攻,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一夜间,东北三省大好河山风云失色,沦于敌手。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再之后的14年中过着饱受凌辱的亡国奴生活。然而,对一个民族最严重的摧残不是摧残她的肉体,而是摧残她的尊严,他的文化,摧残它的根与魂。
国耻像大山一样压在中华民族的头上,压的人民透不过起来,也在我们这些少年的心灵灌注了铅一样沉重的忧愁和哀伤。有人会说,它已经过去,就让它过去好了,为什么还要“勿忘”呢?这是因为,忘记“耻辱”虽然可以减少哀伤,但是记住“耻辱”就是记住祖国的历史创伤,能激起更强烈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拥有美丽的青春。在每一个季节都充满幻想,渴望自由,然而,我们同时也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看一个国家的明天如何,最该看的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可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因此,我们必须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要振兴中华,首先要有远大的志向,为自己插上理想的翅膀。有的同学学习不肯吃苦,甚至有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如此下去将来怎能担当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呢?爱国也不是空洞的口号,爱国更是具体的行动。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爱护我们的校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修炼自己的人格品行。
战争出英雄
日寇曾经认为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却没想到有人违抗“不抵抗”的命令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这个人就是来自辽宁盘山的王铁汉。
著名抗日英雄,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最后孤身一人战斗几昼夜壮烈牺牲。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并剖腹检验,发现他的胃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他就是杨靖宇。
赵尚志与杨靖宇被日本关东军并称为“南杨北赵”。曾任北满抗联总司令,“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这是日军当年对他的敬畏评价。1942年2月12日遭特务偷袭,他在重伤被俘后牺牲。
赵一曼告别孩子,奔赴东北抗日不幸受伤被捕。敌人对她动用酷刑,即使遍体鳞伤她始终未向日军吐露一字。英勇就义那年赵一曼年仅31岁。
她们是“八女投江”中的8位抗联女兵,为了让大部队平安撤退。她们主动暴露自己,在弹尽粮绝之后挽臂投江。
历史摧我们奋进,将来更不容我们懈怠!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摧我们前行……最后,让我们高呼: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有一种铭记,叫做不敢忘、不能忘;有一种传承,叫做少年志、中华魂。“九一八” 的历史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过去,方能开创未来。三 1 中队的同学们用整齐的手势、饱满的精神,演绎这份深刻的家国情怀。
撰稿:唐玲玲 摄影:胡佳琦 审核:陈建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