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学科育人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落地路径,深化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运用,近日,我校小学数学组开展了以“学科育人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实践研究”为主题的集中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内容充实,环节紧凑,通过课例展示、互动研讨与专业引领三大板块,为全体数学教师带来了一场富有深度与启发的学术盛宴。
一、课堂展风采,实践探真知
巢一开老师率先执教了三年级《间隔排列》一课。巢老师巧妙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手帕与夹子、蘑菇与兔子等具体事物中,发现“一一间隔”的排列规律。整堂课,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亲身经历了从具体表象到抽象规律的完整过程,不仅深刻理解了间隔排列的数学本质,更在观察、比较和推理中初步建立了模型思想,感受到了数学的秩序与和谐之美。
紧接着,朱丽老师带来了四年级《简单的周期》一课。朱老师以富有童趣的“盆花、彩灯、彩旗”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她引导学生从“找一找”周期现象,“圈一圈”每组物体,到“算一算”确定某个位置的物体,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构建了解决周期问题的核心策略。课堂中,朱老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与应用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周期规律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研讨促深思,碰撞启智慧
教而不研则浅。在随后的研讨环节中,首先由巢一开和朱丽两位执教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与课后反思。她们围绕“如何通过本课教学落实学科育人目标”这一核心,坦诚地交流了成功之处与有待改进的细节,展现了严谨的教学反思精神。
随后,张金葵老师和张洋老师进行了交叉评课,他们从同伴的视角,真诚地肯定了对方课堂中的亮点,详细阐述了探索规律课堂主题定位和价值分析,并就教学环节的优化、课堂生成的把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小建议。陈菲老师,陈晨老师和陈建敏老师也进行了随机点评,她们或从教材内容把握的角度以及学生课堂表现的角度,或从教学策略选择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观课感悟。现场研讨氛围热烈,思想的火花在交流碰撞中不断迸发,大家对“如何让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同时成为学生思维发展和素养提升的过程”有了更深的共鸣。
三、引领明方向,聚力共成长
活动的最后,教研组长毛素玉老师进行了高屋建瓴的专业引领。她从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与要求,提炼核心问题引领专题教学两大角度,对两节课进行了深度剖析与理论提升。毛老师强调,在学科育人视域下,教师首先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理解知识点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育人价值;其次,要善于提炼核心问题,以具有挑战性和驱动性的“大问题”引领课堂,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线,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最后,她鼓励大家积极开展专题教学研究,将具有共同数学思想的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毛组长的阐述深入浅出,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本次主题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理念洗礼。相信全体数学教师必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继续深耕课堂,深研教材,让学科育人的种子在每一节数学课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
(撰稿:陈菲 摄影:罗佳 审核:徐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