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勤美德育 | 校园心理防护:为童心筑起“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25-10-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艺雯

2025年10月20日,汤庄桥小学召开全体教师专题会议,聚焦学生心理健康防护工作。会议由徐志强校长主持,核心内容围绕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五步法”展开,旨在通过明确实操流程、压实岗位责任,构建全员参与专业高效的心理健康防护体系,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会上,徐校长开宗明义:“学生心理健康是校园安全的重中之重,每一位教职工都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守门人’。今天分享的‘五步法’,不是理论口号,而是需要大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的行动指南。” 随后,他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逐步骤拆解“五步法”的核心要点与执行细节,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清晰掌握操作路径。

第一步:发现与报告——激活“全员预警网”

徐校长强调,“发现”是危机干预的起点,全体教职员工需主动承担预警责任,尤其是分管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任课老师,乃至门卫等岗位人员,都要具备识别心理危机信号的能力。他详细列举了需重点关注的异常表现:情绪显著低落或易怒、成绩断崖式下滑、社交孤立或冲突频发、言行消极提及死亡、外表卫生状况突变,以及自伤自残行为等。

为确保信息及时传递,徐校长明确了“简易报告渠道”与“关键动作路径”:学校将完善报告制度、强化班级心理委员作用,并设立匿名信箱,让“报告”成为传递关心的桥梁而非“打小报告”;常规情况下,发现者需按“发现者→班主任→心理老师→分管领导→校长”的路径上报,紧急时刻则可直接联系分管领导或校长,确保信息第一时间抵达专业与行政岗位。

第二步:评估与分级——守住“专业判断关”

“评估与分级”环节,徐校长指出,这是心理老师主导的核心专业动作,需联合学校分管人员、班主任协同推进。班主任需提供学生日常表现、家庭背景等关键信息,心理老师则通过“初步访谈 + 评估工具”的方式,全面掌握学生状况——访谈中重点了解情绪状态、躯体化问题(如睡眠情况)、创伤事件、行为表现、社会功能及家庭支持度,同时借助《PHQ-9 抑郁筛查量表》、《GAD-7 焦虑筛查量表》等工具获取客观参考。

针对风险分级后的应对措施,徐校长作出严格要求:一级(高危)学生若有明确自伤自杀计划或行为,需立即启动危机预案,实施24小时监护,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并强制建议送医,发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告知书》留存签字记录,杜绝“家长口头答应却不行动”的情况;二级(中危)学生若存在强烈抑郁情绪或自残行为,需制定校内支持计划,督促家长在约定时间内带医就诊;三级(低危)学生的一般心理困扰,则通过个体或团体辅导持续关注。

第三步:会商与支持计划——打好“团队协作战”

“危机干预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整个教育团队的合力行动。”徐校长强调,第三步“会商与支持计划”需以心理老师为召集人,联合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主任,必要时邀请校领导参与,通过个案研讨会共享信息,全面评估学生情况后,量身定制《学生身心支持计划》。

这份计划涵盖三大核心支持维度:学业上,允许暂时减免部分作业、灵活调整课后服务与考试时间;行为上,以 “支持性教育” 替代单纯惩罚,如要求学生就违纪行为道歉并学习正确沟通方式,同步由心理老师与专家提供亲子辅导;环境上,安排友善同学陪伴,营造安全温暖的班级氛围。同时明确分工:班主任每日关注、心理老师定期咨询、科任老师给予包容,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全方位的支持。

第四步:家校医协同——织密“三方支持网”

“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撑,医疗是专业保障,学校需做好桥梁纽带。” 徐校长在讲解第四步时,特别强调沟通姿态与协同逻辑。他要求教师与家长沟通时,避免使用“您的孩子有问题”等刺激性表述,转而以“我们和您一样关心孩子的健康”拉近距离;同时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本地权威医疗资源清单,以“让心理医生和孩子聊一聊,或许能帮到他”等温和方式,引导家长重视专业诊疗。

此外,学校将推动家校医三方协同,明确各方责任:学校负责提供校园环境支持,家长承担按时送医、监督服药的责任,医生制定诊断与治疗方案,三方在获得家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定期沟通、共享信息,形成无缝衔接的支持联盟。

第五步:追踪与闭环——杜绝“虎头蛇尾”

“干预不是结束,持续追踪才能确保效果。” 徐校长指出,第五步“追踪与闭环”由心理老师主责,联合班主任、德育主任、分管校长共同推进。学校将建立每月复盘机制,回顾支持计划执行情况,根据学生状态动态调整方案;从情绪、行为、社会功能、家庭关系四个维度评估干预效果,待学生状况稳定、能良好适应校园生活后,再转为常规关注;同时完整留存干预档案,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真正实现 “有始有终、闭环管理”。

会议最后,徐校长发出倡议:“希望全体教师将‘五步法’融入日常管理与教学,从‘管理’转向‘服务’,从‘评判’转向‘理解’,从‘矫正’转向‘支持’,用专业与爱心为每一个孩子筑起心理健康的‘坚实盾牌’。”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此次会议内容具体、操作性强,尤其是案例复盘让大家更清楚 “每一步该怎么做、遇到问题该如何应对”,将把 “五步法” 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切实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撰稿:张艺雯      摄影:张艺雯      审核:徐志强)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