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深秋的细雨温柔地浸润着校园,恰如关工委工作对青少年成长的悉心呵护。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高质量发展,2025年10月21日上午,常州市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携各辖市区教育关工委负责人莅临万绥小学,对我校创建常州市“五好”关工委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验收。
非遗传承:古艺新生展活力
考察活动以一场精彩的省非遗“万绥猴灯”表演拉开帷幕。伴随着锣鼓声声,我校猴灯社团的“小猴子”们身着猴衣、头戴面具,在令旗翻飞中跳跃而出,翻跟头、倒立走、喜鹊步、叠罗汉等动作一气呵成,赢得满堂喝彩。这不仅是学生风采的展示,更是我校关工委“五老”同心育新苗的生动缩影。在校关工委的积极联络下,本地“万绥猴灯”的老传人、老艺人们走进校园,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让古老非遗在校园落地生根,成为涵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生动课堂。
文化浸润:齐梁文脉润无声
漫步校园,细雨后的清新空气与浓郁的文化气息交织共鸣。考察组细致查看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关工委活动阵地。从猴灯主题馆、书法特色馆、成语文化馆、昭明图书馆等活动场所,到非遗楼道、书法长廊、科技长廊、四季果园等育人场域,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教学秩序、昂扬向上的师生面貌,全面体现了学校“在和谐发展中享受幸福”的办学理念。
在特色课程建设发展之下,我校学生活动蓬勃发展欣欣向荣。考察组在一楼和谐大厅的“齐梁文化院”项目成果展示区驻足良久。孟河鳝丝面的制作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开花团子的精巧造型引来阵阵赞叹,清雅的茶艺氤氲着沁人心脾的暖香,漆扇在灯光下流转着温润光泽,面具与汉服则勾勒出时代的文化轮廓。这些成果不仅是地域文化的生动再现,更是我校关工委工作“深耕文化沃土,厚植育人底色”的具象体现。
专题汇报:五老同心育新苗
在专题汇报环节,郑娟玲副校长以《齐梁故里传文脉,五老同心育新苗》为题,从六大方面系统介绍我校关工委工作经验:强化党政统筹,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夯实组织根基;搭建多元平台,成立 “五老” 讲师团、非遗导师组,激发队伍育人活力;深耕文化沃土,以齐梁文化为核心,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主题活动;精准对接需求,针对学生成长痛点,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深化协同育人,联动社区、家庭,拓展教育场域;强化内涵发展,培育“齐梁文化育人”特色品牌,提升工作影响力。详实的案例与清晰的思路,赢得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精准点评:特色融合启新程
考察尾声,常州市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袁敏、副主任兼秘书长花锡芳对我校关工委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一是抓住特色,深度挖掘齐梁文化与非遗资源,形成独特育人优势;二是巧妙融合,将关工委工作与校园文化、学生成长需求紧密结合,实现 “育人全覆盖、服务无空白”;三是呈现特色,通过阵地展示、活动展演等形式,让关工委工作成果看得见、有温度。同时,考察组也希望我校持续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关工委工作再上新台阶。
万绥小学关工委以“文化传承”为魂,以“五老作用”为基,以“协同育人”为径,构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化建设模式。未来,学校将聚焦新市民子女教育、教师队伍协同等新挑战,深化“齐梁文化院”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传统文化浸润、五老活力迸发、校家社深度融合”的关工委工作新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