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弘雅教师|英语组:协作共生,启迪思维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英语学科组活动(8)
发布时间:2025-11-0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恽丽玲

  秋意渐浓,桂香满园,正是研课好时光。10月31日下午,我校全体英语教师齐聚英语学科教室,积极参与单元教学研析与课堂实践活动,围绕五年级上册译林版Unit 5 What do you do?单元展开读教研写深度教研,共探小组合作学习之道。

  理论筑基,明晰合作要义

  首先,在周玉婷老师的带领下,全体英语教师共同研读学习理论,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强调在合作中达成共同目标,促进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活动中,周老师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活动有效性研究》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两篇文献出发,系统阐释了小组合作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要点。强调"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以及教师引导、任务驱动、多元评价等关键环节,为后续课堂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双课对比,凸显设计差异

  在课堂展示环节,薛建萍老师与徐洁老师就同一单元进行差异化演绎。薛老师在问题课堂中,小组任务设计较为单一,学生在职业对话练习中参与度不均,部分学生在合作中处于边缘状态,未能充分体现"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相比之下,徐老师的课堂则以"职业万花筒"为主题,通过"职业采访""角色扮演"等层次分明的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语言知识。其科学的分组策略与精准的教师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获得成长,充分展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评议交融,共促教学相长

  评课环节中,教师们围绕两节课的对比展开深入研讨。五年级组代表指出,徐老师的问题设计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从基础句型操练到开放性职业讨论,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薛老师的课堂则暴露出任务设计深度不足、教师指导缺位等问题。每位老师在总结点评中发现,教师要注重"从陈述到疑问"的句式转换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生成能力;同时应加强语调教学,形成发音规律。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小组合作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秋风送爽,研意正浓。本次教研活动通过对比课堂展示的方式,让教师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要点与常见误区。英语教师们将以此次研课为契机,在反思中改进,在实践中创新,共同推动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文字:陆如蓝

  摄影:刘文英

  审核:恽丽玲

4B25ADAA89F7D058F48E0338A00DEFDE.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