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2024-2025学年 第二学期 第15周  
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道”途深耕促发展,“研”途花开展风华
发布时间:2024-07-08   点击:327   来源: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心小学 作者:冯晨

途深耕促发展,“研”途花开展风华

夏日炎炎,海纳江河,唯学无际。为进一步领会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立足核心素养,探寻德法教学路径。2024年6月14日,百丈小学、香槟湖小学、河海实验小学、魏村小学共同开展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联合教研活动。活动由百丈小学承办,特邀常州市道德与法治特教师后备人才王瑛老师、新北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工作室负责人吴海燕老师两位专家莅临指导。

课堂展示——道法之美润心田

香槟湖小学的黄恬恬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的《我的环保小搭档》一课。首先黄老师利用游戏闯关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需要大家做环保卫士。接着设置情境让学生用环保的办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带着学生畅想未来,呼吁学生低碳生活。整堂课活动方式多样,学生乐在其中。

百丈小学的陆姝婷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的《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课堂上,陆老师通过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邀请学生分享交流,寻找规则;最后观看案例,明确规则。通过一节课的教学,陆老师让学生明白了规则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不同的规则让学校和社会结出了安全有序和谐高效的鲜艳果实。

魏村中心小学的邹江琦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的《我们的衣食之源》一课。邹老师先让学生了解“米”之源远流长;接着认识了“米”之来之不易,通过让学生体验插秧,感受农民的不易。最后呼吁学生要珍惜“米”,要厉行节约。整堂课趣味十足,学生在体验中明白课节约是对粮食的最好尊重。

河海实验小学的沈亦文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的《公民意味着什么》一课。课堂伊始,沈老师通过播放凤凰传奇演唱会视频激趣导入,让学生知道抢票需要身份证,从而开启本堂课的学习。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身份证来解锁身份证上的信息。接着通过设置不同情境,让学生明白妥善保管身份证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明晰身份信息的重要性,不能随意泄露。课堂上,沈老师用演唱会这一主题情境贯穿始终,让学生更有体验感,对身份证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评课交流——交流研讨促成长

听课结束后,上课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构建、作业设计以及学生课堂生成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反思。参与此次教研活动的老师们对四堂课展开研讨并进行了精彩纷呈的点评。

专家引领——高屋建瓴以致远

常州市道德与法治特教师后备人才王瑛老师对《我的环保小搭档》、《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两堂课进行了细致点评。她认为这两堂课“激趣有法、激情有序、激思有度”,很好体现了学生本位的理念。同时她也为两位老师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教师要读懂教材,理清推进层次。其次要关注资源,体现学生立场。最后要能创设情境,增强课程魅力。

新北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工作室负责人吴海燕老师对《我们的衣食之源》、《公民意味着什么》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吴老师高度肯定了这两堂课,她认为这两节课都精准指向核心素养:第一堂课指向道德素养,第二堂课指向法制观念和政治认同。两位老师精心架构课堂情境,依托真实情境,让课堂呈现更为精彩。精细设计学习过程,实现了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最后,吴老师指出:所有道法老师对于思政学科要有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吴老师认为优秀的思政课堂应体现以下三点:一是课堂要能体现由浅入深的知识理解和思维发展。二是让学生有由近及远的实践体验和身份转变。三是培养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应对问题的能力。

“道”途深耕,“研”途花开。让我们带着广博的情怀,携手同行,让课标与教材相融,与课堂相伴,真正践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理念,扣好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粒纽扣。

 

                                          (撰稿:冯晨  摄影:冯晨、刘媛媛  审核:李英花)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